呼吸系统疾病的核医学检查

在影像诊断学中,核医学是一重要诊断手段。下面让小编为你讲讲呼吸系统疾病的核医学检查。核医学显像在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主要有肺灌注和肺通气显像。肺灌注显像用于检查肺动脉血流的分布情况;肺通气显像主要用于检查气道的通畅性和肺的局部通气功能。肺灌注显像和肺通气显像的联合使用可以对肺部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并评估肺的功能。

当前,世界各国的放射诊断都已进入影像诊断学的范畴,绝非仅用X线诊断所能代替。我国目前也正开始将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超声与核医学联合起来向影像诊断学发展。在影像诊断学中,核医学是一重要诊断手段。下面让小编为你讲讲呼吸系统疾病的核医学检查。

核医学显像在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主要有肺灌注和肺通气显像。肺灌注显像用于检查肺动脉血流的分布情况;肺通气显像主要用于检查气道的通畅性和肺的局部通气功能。肺灌注显像和肺通气显像的联合使用可以对肺部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并评估肺的功能。

1、肺灌注显像

肺灌注显像的原理是将肺的毛细血管系统看作一个滤过器。静脉注射放射性核素标记的颗粒物质,其颗粒随血流到达肺动脉,放射性颗粒在肺的分布量与肺动脉血流成正比。直径大于一定程度的颗粒则不能通过毛细血管床(管腔直径约8um ),一过性嵌顿在肺毛细血管内从而显像, 这种一过性嵌顿不会引起心肺血流动力学改变,故不会影响肺部循环与呼吸功能,是安全可靠的。

2、肺通气显像

肺通气显像是一种将放射性气体引入气道和肺泡内,用显像仪器显示肺内放射性的分布和动态变化情况。放射性气体经正常呼吸道吸入后,在肺内的分布与肺局部通气量成正比,因此通过体外探测肺内放射性分布,可以估价肺的局部通气功能,还可估价支气管粘膜纤毛廓清功能,肺上皮细胞通透性等。

肺灌注显像是诊断肺栓塞非常好的方法,但其特异性较低,也就是说,所有可以引起肺动脉阻塞的疾病,例如: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肺肿瘤、肺部感染等,都会导致肺灌注显像异常,这些疾病同时也会引起肺通气显像的异常,而肺栓塞时肺通气显像多是正常的,因此,肺灌注显像和肺通气显像联合应用可以大大提高肺栓塞诊断的准确性。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