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的影像检查方法

现代医学技术的精细化和专业化,需要医技人员掌握更多的心血管疾病和放射学技术交叉学科的知识。有专家指出,如何使心血管科医生对心脏中的影像知识更加清晰、让放射科医生对影像中的心脏色彩更加斑斓,已成为我国心血管影像技术发展面临的问题之一。那么心脏病的影像检查方法有哪些呢?

现代医学技术的精细化和专业化,需要医技人员掌握更多的心血管疾病和放射学技术交叉学科的知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我国目前的培训系统在交叉学科知识的训练存上在很大的不足。技术的进步要转变成病人的获益,关键的环节在于应用技术的医疗技术人员,即医生和技师。有专家指出,如何使心血管科医生对心脏中的影像知识更加清晰、让放射科医生对影像中的心脏色彩更加斑斓,已成为我国心血管影像技术发展面临的问题之一。那么心脏病的影像检查方法有哪些呢?下面让小编为你解答。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本世纪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之高已名列各类疾病之首。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急速提高,心血管疾病的威胁在我国也日益凸显。本世纪是医学飞速发展的时期,在心血管疾病领域的诊断与治疗,各种技术手段层出不穷、日益更新。特别是影像技术在最近十余年发展更甚,包括多层螺旋CT及其三维重建、高场强磁共振成像(MRI)、单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及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PET/CT)等影像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并不断应用于临床,极大地拓展了心脏影像诊断与治疗的信息量和信息深度。

CT检查心脏病

以64层螺旋CT(MSCT)为代表的高分辨率CT开创了冠状动脉无创性检查新纪元,直到今天已应用到临床的640排CT,让很多患者因此避免了有创性导管法血管造影。但是作为专业工作者,我们必须客观地正视其阴性预测值高和阳性预测值低的现实,不能盲目地扩大适应证,应当正确的帮助和引导临床医师和(或)患者进行合理的选择。

专家介绍,值得注意的是,心脏CT在心功能评价有了一定的进展,近年来有作者报道了MSCT在二尖瓣和右心功能中的应用。但我们必须正确地认识到,超声心动图仍然是评价瓣膜功能最优先选择的方法,MRI能更准确地评估左右心功能,而CT时间分辨率的限制和X线的辐射损害,使其不应该作为一线检查评估心功能。心脏CT评估心肌灌注和心肌活力等亦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专业工作者对此必须有客观的认识,没有必要盲目追求所谓的“一站式”检查。事实上,CT单凭密度而缺乏组织分辨率的缺陷无法与核素和(或)MRI相比拟。

心脏MRI

心脏MRI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与CT单因素成像和单一层面扫描方法不同,MRI系多参数、多序列和任意层面成像,但MRI必须结合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扫描序列,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达到临床应用目的。因此放射科医师需充实自己的临床知识,这也是为什么心脏MRI在国外应用更为普及,而在国内难以全面推广的重要原因。国内同行如不能尽快地认识这一状况,若干年后心脏MRI被心内科收编,绝非危言耸听。当然,就技术特点而言,MRI空间分辨率不及CT,检查耗时较长,所以帮助临床医师认识心脏MRI的核心价值也是至关重要的。

专家强调,MRI是判断心内结构和功能的“金标准”,其大视野、高度的组织分辨率以及无辐射的特点赋予了它越来越广泛的临床应用,对各类心肌病包括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和应激性心肌病等可谓独具优势;对临床特征和病理生理学改变十分相近的限制型心肌病和缩窄性心包炎,其“一站式”扫描能够从解剖、功能以及组织学定性等方面提供诊断和鉴别诊断的相关征象。对先天性心脏病,特别是复杂或复合畸形,MRI能有效补充心血管造影的某些不足和限度,如房室连接、心室大动脉连接以及心外畸形等。但由于无法提供准确的血流动力学信息,目前仍不能作为一线首选检查方法。

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大地推动了医学影像学的发展,目前以CT和MRI为代表的无创性新技术彻底地改变了过去以X线平片和心血管造影为主体的普通心血管放射学的诊断模式,显著地提高了心血管的诊疗水平。从简单的投影到二维的截面图像,从二维到三维,从结构到功能,从解剖到组织和分子显像,人们仿佛置身在真正的“透视”时代。

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临床医学的全面提升,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以冠心病为例,冠心病的不同类型,甚至不同病期及相关的病理和病理生理变化,对诊治有不同的要求。医生们若能正确地选择影像学检查方法,不仅能够全面把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阶段,而且影像学提供的某些重要信息,又可指导、修正治疗方案,选择不同或更有效的方法。所以说,现代医学影像学已经成为临床诊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