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基本简介和相关知识认识

核医学又称原子医学。是指放射性同位素、由加速器产生的射线束及放射性同位素产生的核辐射在医学上的应用。临床核医学是利用开放型放射性核素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临床医学学科,由诊断和治疗两部分组成。

核医学又称原子医学。是指放射性同位素、由加速器产生的射线束及放射性同位素产生的核辐射在医学上的应用。在医疗上,放射性同位素及核辐射可以用于诊断、治疗和医学科学研究;在药学上,可以用于药物作用原理的研究、药物活性的测定、药物分析和药物的辐射消毒等方面。定义核医学:he yixue;Nuclear Medicine;원자력 의학(nuclear medicine)是一门研究核素和核射线在医学中的应用及生物医学理论的学科。

学说起源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Becquerel发现铀的放射性,第一次认识到放射现象(在研究铀盐时,发现铀能使附近包在纸包的感光胶片感光,由此断定铀能不断地自发地放射出某种看不见的、穿透力强的射线)。早在1913年,海韦希就应用放射性元素作为化学及物理学的示踪剂。1923年他利用Pb在豆类植物进行生物示踪实验;1934年用氘水测全身含水量,第一次在人体应用稳定性核素;1935年他首次用P于生物示踪研究;同年,又创立了中子活化分析法,所以,在核医学界,海韦希被称为“基础核医学之父”,1943年获诺贝尔奖。布卢姆加特则有“临床核医学之父”之称,他在1924年将氡气注射到外周血管,然后从体外探测放射性到达远端某一器官或组织的时间,以观察其血流速度。核医学对病人安全、无创伤,它能以分子水平在体外定量地、动态地观察人体内部的生化代谢、生理功能和疾病引起的早期、细微、局部的变化,提供了其他医学新技术所不能替代的既简便、又准确的诊断方法。

核医学是采用核技术来诊断、治疗和研究疾病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核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化学、物理和生物学等现代科学技术与医学相结合的产物。核医学可分为两类,即临床核医学和基础核医学?或称实验核医学 。前者又与临床各科紧密结合并互相渗透。核医学按器官或系统又可分为心血管核医学、神经核医学、消化系统核医学、内分泌核医学、儿科核医学和治疗核医学等。70年代以来由于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技术的发展,以及放射性药物的创新和开发,使核医学显像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它和CT、核磁共振、超声技术等相互补充、彼此印证,极大地提高了对疾病的诊断和研究水平,故核医学显像是近代临床医学影像诊断领域中一个十分活跃的分支和重要组成部分。

实验核医学利用核技术探索生命现象的本质和物质变化规律,已广泛应用于医学基础理论研究,其内容主要包括核衰变测量、标记、示踪、体外放射分析、活化分析和放射自显影等。临床核医学是利用开放型放射性核素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临床医学学科,由诊断和治疗两部分组成。诊断核医学包括以脏器显像和功能测定为主要内容的体内(in vivo)诊断法和以体外放射分析为主要内容的体外(in vitro)诊断法;治疗核医学是利用放射性核素发射的核射线对病变进行高度集中照射治疗。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