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结核是什么?影像学表现有哪些?

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病有2种类型:结核性脑膜脑炎和结核球。结核菌植入蛛网膜下腔,引起增生性脑膜炎,脑脊膜变为混浊肥厚,以脑基底池和鞍上池为著。在脑表面有很多散在的白色小结节,在脑实质和脑室内有多发小干酪样结核灶,蛛网膜下腔有大量黄色胶样渗出液,脑膜血管呈全动脉炎改变并可有脑梗塞。

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病有2种类型:结核性脑膜脑炎和结核球。结核菌植入蛛网膜下腔,引起增生性脑膜炎,脑脊膜变为混浊肥厚,以脑基底池和鞍上池为著。在脑表面有很多散在的白色小结节,在脑实质和脑室内有多发小干酪样结核灶,蛛网膜下腔有大量黄色胶样渗出液,脑膜血管呈全动脉炎改变并可有脑梗塞。由于大量渗出物沉积,蛛网膜粒发炎,引起脑积水。 结核瘤常在脑表浅部位,结核球为黄色结节状,质地较硬,中心为干酪样坏死及钙化,结核瘤周围明显水肿。下面赶紧和老资料网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具体的情况吧。

临床表现

发热、头痛、盗汗,烦躁不安、呕吐,晚期表现为意识丧失,可有频繁抽搐。颅神经受损以面、视、动眼、外展等神经较易受累,颈项强直,布氏征、克氏征阳性。血管病变以及结核瘤可有局灶性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表现或肢体瘫痪,癫痫。

脑脊液压力增高,白细胞数与蛋白质均升高,脑脊液涂片、培养以及动物接种可查出结核杆菌, PCR法检测结核杆菌 DNA阳性, PPD试验阳性。

影像学表现

1、CT表现:

结核性脑膜炎CT平片见蛛网膜下腔,尤以鞍上池和侧裂池变形、形态模糊和密度增高,约有50%的病人见鞍区钙化,增强扫描后显示鞍上池和侧裂池显著强化,脑室扩大。

而结核瘤CT平扫显示等密度、高密度或混合密度的结节,典型结核球呈环状或蛋壳状钙化,同时伴有病灶周围水肿。增强CT后见环状或结节状强化。典型者为环状强化包绕中心结节钙化或强化,称为“靶样征”。血行播散多发结核结节CT平扫不能显示,增强后CT见多个圆形结节,偶尔结节中心有低密度区。

2、MRI表现:

结核性脑膜炎好发生于脑底部,表现为脑底部的软脑膜和蛛网膜下腔的广泛炎症。渗出和粘连、增厚。T1加权像显示脑基底池信号增高,T2加权像上信号更高,增强MRI后显示蛛网膜间隙异常强化。结核性脑膜炎常引起3种并发症:结核性脑膜脑炎、脑梗塞和交通性脑积水。结核性脑膜脑炎好发于脑底、丘脑和基底节附近的脑实质,T2加权可见上述部位脑实质内有斑片状高信号强度改变,其内可散在小点片状的低信号影为干酪性坏死,增强后有边缘强化。脑梗塞好发在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塞灶较少,T2加权像上可见小片状高信号强度影散布在基底节和题项叶脑实质内。由于脑基底池的结核炎症渗出,易波及中脑导水管引起阻塞。MRI图像可见导水管以上脑室扩张积液。增强后导水管内可见小条状强化病灶。

结核瘤T1加权像呈低信号,包膜为等信号。T2加权像信号不均,包膜为低或略高信号。结核瘤钙化在T1和T2加权像均为低信号或不显示。

鉴别诊断

①结核性脑膜炎需与化脓性脑膜炎鉴别。

②颅底散在钙化对结核诊断有重要价值。

③ 鞍上池附近的蛛网膜增厚、粘连常提示结核性脑膜炎可能性大。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