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息肉的CT表现特点

鼻息肉的CT图像有什么特点呢?鼻息肉病例共55例,其中男34例,女21例,年龄23岁至65岁不等,平均42.2岁。所有病人均在术前做了轴位和冠状位CT扫描检查,不需增强。单发性鼻息肉在CT上的特征性表现为鼻腔内息肉样肿块,特征明显,诊断容易。

鼻息肉的CT图像有什么特点呢?鼻息肉病例共55例,其中男34例,女21例,年龄23岁至65岁不等,平均42.2岁。所有病人均在术前做了轴位和冠状位CT扫描检查,不需增强。轴位扫描以听眦线OM为基线,扫描层厚5mm,间隔5mm;冠状位扫描方法是病人取俯卧位,头后伸,在定位像上确定扫描角度,从前向后连续扫描,先是3 mm层厚和间隔扫描,至窦口鼻道复合体(Ostiomeatal Unit)显示清楚后改为5 mm层厚和间隔,扫描至蝶窦后缘。用岛津7000TX CT扫描机,扫描野150 mm,250(mAs)‘120kV。照相条件窗宽2500,窗位250。

鼻息肉在CT图像上表现特点为在鼻腔内致密的息肉样肿块,鼻腔变窄或完全闭塞,漏斗增大,副鼻窦腔致密变,窦壁筛房骨质和鼻中隔受压偏移,可有骨质缺损或破坏,筛窦纸板向外膨隆等异常。冠状位CT图像比轴位显示病变更清楚。具体表现包括:①鼻腔内息肉样肿块:55例,占100%。②筛漏斗增大:48例,占87.2%。③部分或完全副鼻窦腔致密变:41例占74.5%。④筛窦间隔骨质出现破坏缺损:12例,占21.8%;⑤鼻中隔骨质缺损:7例,占12.7%。⑥筛窦纸板外突:10例,占18%。

关于鼻息肉的发病原因,有过敏性、非过敏性或感染性等学说,但具体病因仍不清楚。息肉为软组织性占位性病变,存在于鼻腔或副鼻窦内,病理上由水肿和增生的粘膜堆积形成息肉样病变。息肉表面有多糖类物质,能吸附水分和电解质,造成细胞间的液体潴留,使息肉生长。息肉内的液体潴留和细胞量少的特点在CT上则表现为密度较低,接近水样密度。鼻息肉多发生于中鼻道,易引起筛漏斗和半月板等阻塞,发生阻塞性鼻窦炎。

冠状位CT扫描比轴位CT扫描更能清楚地显示鼻道的解剖结构和病变本身的特点,方法是由前向后逐层扫描,为临床纤维内窥镜手术者提供了清楚的解剖断面,尤其可清楚显示窦口鼻道复合体的结构和病变情况。单发性鼻息肉在CT上的特征性表现为鼻腔内息肉样肿块,特征明显,诊断容易。弥漫多发性鼻息肉病变广泛,易堵塞窦道漏口综合体合而部分或完全性副鼻窦致密变和筛漏和筛漏斗增宽等。其它表现特点包括筛窦小梁和鼻中隔的骨质破坏缺损,筛窦壁向外膨隆等。CT显示副鼻窦腔内息肉欠清楚,常表现为副鼻窦内致密影,而无明确息肉样表现,这是由于常合并有阻塞性副鼻窦炎,与息肉混合在一起,而表现为副鼻窦致密影。其它副鼻窦内“息肉样”表现的病变如筛窦粘液囊肿等多是单发性病变,很少引起阻塞性炎症的致密性表现。

本组有18%的病例可见到筛窦侧壁(纸样板)向外膨隆,这是由于息肉的慢性占位效应引起骨质重塑形。

鼻息肉病变较严重,引起较长时间慢性阻塞性副鼻窦炎改变时,则可发生副鼻窦骨壁的骨质破坏缺损,这时须与肿瘤相鉴别,如鳞癌、非霍奇金氏淋巴瘤、转移瘤、韦格肉芽肿病等,此时须做CT增强扫描,分别观察骨窗和软组织窗,或进行MRI检查。(转自放心医苑网)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