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与磁共振检查为什么要注射造影剂?

一些常见病及疑难病症,通过医学影像学检查都能作出早期准确诊断。很多患者都疑问CT、磁共振扫描为什么又要从静脉内注射造影剂作增强检查,甚至需要病人或家属签字,许多患者存在不解和疑惑。CT、磁共振检查有平扫和增强扫描之分,临床上有些疾病只需平扫就能够得到明确诊断。目前CT检查中主要是应用非离子型造影剂。

体中的病变五花八门、形形色色,随着现代医学日新月异发展,诊断设备及检测手段越来越多。一些常见病及疑难病症,通过医学影像学检查都能作出早期准确诊断。很多患者都疑问CT、磁共振扫描为什么又要从静脉内注射造影剂作增强检查,甚至需要病人或家属签字,许多患者存在不解和疑惑。

CT、磁共振检查有平扫和增强扫描之分,临床上有些疾病只需平扫就能够得到明确诊断。还有一些病变,在平扫时不能被发现和明确诊断,必须做增强扫描,尤其是肿瘤。注射造影剂后进行扫描,称之为增强扫描,其目的主要是增加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的密度差别,让病灶“暴露无遗”,同时根据病灶的血供及周围血管分布情况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做手术前疗效评估都很有帮助的。

增强扫描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对病灶尤其是小病灶的检出率。

2、提高对病灶的定性能力。

3、在已确定为恶性肿瘤的,增强扫描的目的在于提高肿瘤分期的准确性,或判断肿瘤手术切除的可能性。

4、对于血管性病变的诊断和显示,动态增强扫描更是必不可少的;如颅脑、腹腔内有一个小结节或小肿块,通过增强扫描,它可以鉴别究竟是血管影还是肿瘤或小的淋巴结。

人体各系统增强扫描主要的适应症:

1、颅脑:脑肿瘤、脑血管病变、颅内感染性病变和先天变异等;

2、胸部:适应于病变与正常组织密度相近的病灶、鉴别病变与血管断面、观察病变血供情况、血管本身有无病变;

3、腹部:肝癌、肝血管瘤、局限性脂肪肝、肝门癌栓、胆管及胆总管病变、胰脾占位性病变及腹腔肿块等;

4、其他血管性病变以及其他部位病变等。一般CT、磁共振增强无绝对禁忌症,但对急性脑外伤、脑卒中、药物过敏、哮喘、肾衰、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增强需要慎重。

目前CT检查中主要是应用非离子型造影剂。MRI增强的机制与含碘造影剂在CT增强的机理不一样,磁共振造影剂是通过内外界弛豫效应和磁化率效应间接地改变组织的信号的强度,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磁共振影像对比度,更易发现病变。

临床上应用碘制剂过程中,个别病例可出现过敏现象。其发生时间通常在注入含碘造影剂后数分钟至半小时内,偶见数小时至数日后出现的迟发反应。根据不良反应的程度不同,一般将其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

轻度反应:皮肤潮红,瘙痒,荨麻疹,头晕,头痛,灼热感,眼睑浮肿,眼及鼻分泌物增加,恶心,呕吐,寒颤等。

中度反应:气急,胸闷,呼吸困难,痉挛性咳嗽,心动过缓,血压下降。

重度反应:休克。

极重度反应:心跳骤停。

以上一旦发生立即作相关应急处理。此种情况,资料报道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极低,约为百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二。因此;工作中严格掌握禁忌证、保证抢救用药、密切观察高危人群对造影剂的反应变化等极为重要,检查前放射科医生详细了解病人药物过敏史,病人签字后检查等都是必不可缺的。

总之,CT、磁共振造影剂的优异功效使其成为影像检查日常应用中的重要辅助手段。CT、MRI造影剂研制也不断发展,将更安全可靠而又无副作用,更有利于提高对各种疾病的检测率及定位、定性诊断的准确性。但对其产生的不良反应,病人、医生都不可忽视,防范于未然,又备才能无患。

下一篇:“K-T”综合征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