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CT检查造影剂过敏可致死 用离子型造影剂需做过敏试验

但是有一些病变,只有在增强扫描时才能够显示清楚,全身各部位的血管检查也必须使用造影剂。这就使得做增强CT存在了一定的危险,因为--增强CT检查造影剂过敏可致死!用于心血管检查的X线和CT造影剂主要是水溶性有机碘剂,根据在水中有无离子化而分为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两类。其中脊髓造影以碘曲仑、心血管造影以碘普罗胺为最佳。

CT可以区分密度非常相近的组织或病变,因此影像清晰,没有重叠结构,组织密度显示精良,已经广泛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和生殖系统、骨关节系统等各个临床医学领域。但是有一些病变,只有在增强扫描时才能够显示清楚,全身各部位的血管检查也必须使用造影剂。这就使得做增强CT存在了一定的危险,因为--增强CT检查造影剂过敏可致死!

增强扫描时用什么造影剂?

用于心血管检查的X线和CT造影剂主要是水溶性有机碘剂,根据在水中有无离子化而分为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两类。

离子型造影剂常用的是三碘苯环化合物,是高渗性造影剂。离子型造影剂在水溶液中容易电离,其水溶性强,主要是来自阳离子的盐,一般为钠盐及葡胺盐,这些离子基团使水溶性增强,也带来了离子毒性和高渗毒性的危害。离子型造影剂的粘稠度较大。目前常用的有泛影酸钠、泛影葡胺、碘他拉酸钠(异泛影酸)、碘他拉葡胺(异泛影葡胺)、碘克沙醇、碘克沙酸葡胺等。

非离子型造影剂为低渗性造影剂,其水溶性好、化学毒性小。单体非离子造影剂比双体非离子造影剂渗透压高。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有碘海醇(欧米帕克)、碘普罗胺(优维显)、碘佛醇(伊奥索)、碘曲仑(伊索显)、碘帕醇(碘必乐)。其中脊髓造影以碘曲仑、心血管造影以碘普罗胺为最佳。

离子型造影剂简介:

1、泛影酸钠对血管壁、细胞壁的通透性及血脑屏障有损害作用,并减少脑脊液的产生,可引起暂时性低血压,偶可发生过敏反应。

2、泛影葡胺不能用于脑及脊髓造影,不能用作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不适宜成人心脏大血管造影。

3、碘克沙醇应用于先天性肾功能障碍病人,尤其是患有糖尿病的肾病病人和骨髓瘤病人在使用前避免脱水。有过敏反应史、哮喘史或对碘造影剂有不良反应史的病人需特别注意,可以考虑预先给予皮质激素或抗组胺药。

4、碘他拉酸钠禁止注入蛛网膜下腔或与蛛网膜下腔相通的囊腔或窦道内,不宜用作冠状动脉造影,不宜用作选择性脑血管造影。

5、碘克沙酸葡胺与一般高渗性造影剂相比,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对电解质及水平衡影响小,痛楚及灼热感轻。禁用于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碘过敏者、甲亢等患者,对易引起过敏或对碘有反应者先做过敏试验。

非离子型造影剂简介:

碘海醇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轻度的感觉异常,如热感或暂时性的金属味觉。

外周血管造影常会引起远端的热感和疼痛。鞘内注射后的不良反应可能在检查后几小时甚至几天后延迟出现,发生率与单独腰穿相似。对有过敏、哮喘和对含碘制剂有过不良反应的患者需特别注意,可考虑使用预防用药,例如皮质激素或抗组胺药。对服用双胍类降糖药的糖尿病人,为预防乳酸性酸中毒,在使用造影剂前48小时停用双胍类降糖药,在肾功能稳定后再用药。在使用造影剂后的24小时不应作血清和尿的胆红素、蛋白或无机物的实验室测定。两周内用白细胞介素2治疗的病人其延迟反应的危险性会增加。

碘普罗胺不能用于蛛网膜下腔造影、脑室造影或脑池造影。部分病人可出现轻微的不良反应,均在注射后很快消失。对可能是严重过敏反应(例如休克)先兆的轻微反应例如瘙痒、胸闷等应引起重视,发现这些情况立即停止注射,并采取急救措施。碘过敏患者、严重的甲亢患者禁用。妇女急性盆腔炎期和妊娠期禁用本品做子宫输卵管造影。对有过敏倾向的患者可预防性给予皮质激素或抗组胺药。嗜铬细胞瘤患者术前宜给予α受体阻断剂,防止高血压危象。

碘佛醇在注射后30~90秒钟内进行的动态CT扫描可以提高增强效果及诊断效率,这在CT增强检查时尤为重要。

碘曲仑是非离子双体造影剂。在浓度300mgI/ml时,其渗透压与血液和脑脊液相等。它的水溶液粘滞度较大、与体液混合缓慢、显影时间长,非常适合于脊髓造影、胃肠造影及其他体腔造影,但不适合血管内注射使用。造影前使用地西泮及抗抑郁药的患者在停药48小时后才可使用本造影剂。患者使用造影剂时如发生惊厥,应立即缓慢注射地西泮10mg,控制后给予苯巴比妥0.2g以防复发。

碘帕醇适用于脊髓造影和有造影剂反应高危因素的病人使用。

造影剂会产生哪些不良反应?

增强扫描的时候,需要在患者的静脉内注入大量的造影剂。一般来说造影剂对人体是安全的。但是由于人体的个体差异性,在特定的情况下,有些人会对造影剂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及神经毒性、血管毒性、肾毒性等,其中过敏反应是最常见的。过敏反应根据轻重程度,可分为轻、中、重度。

轻度过敏反应: 发生率为3%~4%,主要表现为皮肤发红、荨麻疹、恶心、头晕、喉咙发热发痒、打喷嚏。

中度过敏反应: 发生率为1%~1.5%,主要表现为全身大量荨麻疹、轻微喉头水肿、血压一过性下降等。

重度过敏反应: 很少见,发生率仅为0.01%~0.05%,主要表现为血压明显下降,休克,严重的气管、支气管水肿痉挛,严重的喉头水肿,甚至可能引起死亡。非离子型造影剂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离子型造影剂的不良反应率。现代新型非离子型造影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低。

一般来说,离子型造影剂在使用之前全部需要做过敏试验。非离子型造影剂相对来说,比较安全。按照我国最新颁布的药典规定,这些造影剂在注射之前无需做过敏试验。但也有部分非离子型造影剂在使用说明书上,还是说明需要做过敏试验。对于那些有碘过敏史的人,虽非绝对禁忌症,但注射时需非常谨慎。

所以,为保险起见,医生通常会按绝对禁忌症处理。有高危因素的老年人、幼儿,患支气管哮喘、心脏或肝肾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者,或病人血清肌酐超过3mg/dl时也需慎用。一般病人做完造影后宜观察1小时,因偶有过敏反应延迟发生者。

CT检查使用造影剂应慎重!

由于造影剂可能发生上述不良反应,在接受CT增强扫描前患者需要仔细阅读知情同意书,全面了解其内容,如果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事情,应当及时向医生请教。最后才能在知情同意书上签上自己的名字,以表明全面了解了有关内容,并且同意接受此项检查。

也许有人会问:既然造影剂会出现不良反应,那么只选择非增强CT扫描检查岂不更加安全?这个问题要由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患者当时的身体状况,在必要性和危险性两方面进行权衡,综合考虑给患者实施哪一种检查。现代医学目前还没有能力完全避免造影剂对人体的伤害。我国有关医疗法规均要求,医疗机构的CT室要有健全的针对造影剂副作用的救治体系。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