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的影像学检查及选择依据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可见,肝癌的诊断及治疗已经迫在眉睫。一般来说,超声费用低廉且普及,可用于肝癌的普查和治疗后随访;CT图象清晰稳定,用于肝癌常规诊断检查和治疗后的随访检查;与同一代的CT比较,MRI的图象清晰度还不令人满意,但MRI对肝内小病灶的检出、血管的情况以及肿瘤内结构的显示有独特之处,可作为CT检查的补充。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20世纪90年代统计,我国肝癌的年死亡率为20.37/10万,在恶性肿瘤死亡顺位中占第2位,在城市中仅次于肺癌;农村中仅次于胃癌。可见,肝癌的诊断及治疗已经迫在眉睫。

超声为非侵入性检查,对人体组织无任何不良影响,其检查操作简单、直观准确、费用低廉,常常用于肝癌的早期发现和诊断。超声检查结果容易受到检查者经验和细致程度的限制,有经验的超声医师使用先进超声诊断仪能发现1cm以下的病灶,但表现为等回声,位于肝膈顶部和肋骨下的较小肿瘤则容易被漏检。超声诊断用于肝癌与肝囊肿和肝血管瘤的鉴别诊断较有参考价值,而术中超声直接在开腹后的肝脏表面探查,避免了超声衰减和腹壁、肋骨的干扰,可发现术前CT、超声皆未发现的肝内病灶。

CT的出现使肝癌影像学诊断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并带动了肝脏外科的进步。CT的分辩率远远高于超声,图像更加清晰和稳定,更能全面客观地反映肝癌的特性。CT检查可清楚地显示肝癌的大小、数目、形态、部位、边界、肿瘤血供丰富程度,以及与肝内管道的关系;对门静脉、肝静脉和下腔静脉是否有癌栓,肝门和腹腔淋巴结是否有转移,肝癌是否侵犯邻近组织器官都有很重要的诊断价值;CT还可通过显示肝脏的外形、脾脏的大小以及有无腹水来判断肝硬化的轻重。

MRI无放射性辐射,可从多个方位进行成像。新型的MRI已经克服了早期成像速度太慢的缺点,场强提高到1.5~2.0T,使得多种新的成像技术如梯度回波序列及波谱分析等得以实现,加上肝细胞特异性造影剂的应用,对小肝癌的检出率大大提高,小于1cm的病灶检出率为55%,1~2cm为70%,2~3cm达82%。MRI能清晰显示肝内血管和胆管结构,对了解肿瘤与肝内血管胆管的关系有很大帮助。MRI还能较好地显示肝脏和肝癌组织的内部结构,对评估各种治疗疗效很有帮助。

面对众多不断发展的影像学方法,患者应根据自己的诊断需要来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不需要每种都检查。一般来说,超声费用低廉且普及,可用于肝癌的普查和治疗后随访;CT图象清晰稳定,用于肝癌常规诊断检查和治疗后的随访检查;与同一代的CT比较,MRI的图象清晰度还不令人满意,但MRI对肝内小病灶的检出、血管的情况以及肿瘤内结构的显示有独特之处,可作为CT检查的补充。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