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放完冠脉支架后气短、心绞痛复发的内因

目前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已经成为标准治疗方法之一,也成为常规性的方法。但是为什么有的人在介入治疗特别是植入动脉内支架后很快又出现症状呢?是介入治疗不成功,还是我们的后续治疗没有跟上,或者是病情的发展“超速”呢?冠心病患者在冠状动脉内植入支架,其治疗过程与肠梗阻时手术疏通的道理是相同的,但是病理过程是有差别的。

目前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已经成为标准治疗方法之一,也成为常规性的方法。但是为什么有的人在介入治疗特别是植入动脉内支架后很快又出现症状呢?是介入治疗不成功,还是我们的后续治疗没有跟上,或者是病情的发展“超速”呢?

冠心病患者在冠状动脉内植入支架,其治疗过程与肠梗阻时手术疏通的道理是相同的,但是病理过程是有差别的。视每个人造影血管条件的不同以及每个人血运重建的程度不同,其结果也会有不同,如为单纯病变,位置理想,经济允许,医生会完全血运重建,以后患者会症状完全消失。如为弥漫复杂病变,或有经济原因限制,或是急性心梗指南不允许干预非犯罪血管,大夫可能会采用部分血运重建治疗方式,仅在关键部位植入支架,畅通最严重的狭窄血管段救命会缓解症状,但其他血管段仍遗留较严重狭窄病变,其结果就不能保证以后由于原来没有植入支架部位的冠脉进一步狭窄进展或缺血导致的症状复发,这比如修路,如仅是局部有问题,修好后就几乎完全修好了,治疗就比较彻底,如所有的路况均很差,限于资金和客观条件,没办法全部重修,仅修理局部最狭窄或最关键部位,那就不能保证以后在没有修理的路段再有交通问题出现。

下面我想用非专业人士最容易理解的话叙述一遍支架治疗过程:

支架植入在冠状动脉内分为二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分三步,第一步是通过置入动脉导管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确定病变部位与范围,如果适合植入支架,则继续进行;第二步进行球囊扩张,目前是导丝和支架能放到病变的地方,扩张会对动脉内膜产生一个“伤口”;第三步是置入与释放支架,这相当在血管内放了一个异物了。这个过程完成只是治疗的第一个阶段。

接下来将进入治疗的第二阶段,这个阶段是冠状动脉置入支架部位损伤的修复过程,这个过程会有多种因素参与,修复过程恰到好处,则手术造成的局部创伤恢复,而支架内的管腔不变窄,这个过程可能持续数周到数月。所以,做完支架手术后医生还会让患者吃包括氯吡格雷、阿司匹林、ACEI在内的很多的药物,目的就是防止伤口恢复过程中长坏了。支架成功与否,更重要的环节是伤口修复。很多人手术效果不好的原因多发生在这个阶段。

所以如果有患者支架治疗后仍有症状出现,可能包括如下情况:

1.原支架部位内部再狭窄或血栓形成; 在心血管门诊经常遇到这样的病例,患者完全血运重建,支架植入手术症状完全缓解,但一段时间后又出现心绞痛症状,有的病人还多次植入手术。细问下来,手术大夫要求的术后该用的治疗全用了,而且方案也符合指南。对于支架植入术后还有症状的人,或短期又出现症状的人很可能与患者体质特殊,对氯吡格雷或阿司匹林片耐药或抵抗,或局部内膜增生过度导致支架内再狭窄有关,这个在临床上大约有3-5%的发生比例,术后正规吃药,尽量延长氯吡格雷的服用时限,尽量减少冠心病危险因素有助于减少或减慢冠脉再狭窄速度和比例,但不能保证绝对不发生。这和胆石症患者取石后胆石症再发,河道清淤后再次淤积堵塞是一个道理。

2.没有植入支架的部位遗留狭窄仍较严重或遗留狭窄继续进展至严重阶段导致心肌缺血所致。需要再次血运重建治疗。

具体判断仍需要冠脉造影检查进一步明确,并根据检查结果决定下一步治疗方式。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