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ct检查的作用及注意事项

要确认究竟是不是得了脑梗塞,光靠临床表现和医生的检查还不够,还需要必要的仪器及化验检查辅助。脑CT扫描是目前普遍用于脑梗塞、脑出血诊断的检查方法。是诊断脑梗塞较方便、便宜的检查。脑CT检查显示脑梗塞病灶的大小和部位准确率66.5%~89.2%,显示初期脑出血的准确率100%。这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发病早期脑出血与脑梗塞的治疗截然不同。

要确认究竟是不是得了脑梗塞,光靠临床表现和医生的检查还不够,还需要必要的仪器及化验检查辅助。脑CT扫描是目前普遍用于脑梗塞、脑出血诊断的检查方法。脑CT不仅能明确病灶部位、大小、性质,且能观察病情,估计预后。是诊断脑梗塞较方便、便宜的检查。它可明确脑组织坏死(即脑梗塞)的部位、大小、脑水肿的程度等对治疗有指导意义的信息。脑CT检查显示脑梗塞病灶的大小和部位准确率66.5%~89.2%,显示初期脑出血的准确率100%。因此,早期CT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排除脑出血等病变。这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发病早期脑出血与脑梗塞的治疗截然不同。但在发病24小时以内脑CT检查常不能发现病灶,此时CT扫描的意义在于排除脑出血,为及早开始治疗争取时间。此外,CT的不足在于对脑干、小脑的病灶显示不良。

急性脑梗塞特别是发病6小时内者,CT不如MRI敏感。所以当脑梗塞发病在24小时内,或梗塞灶小于8毫米,或病变在脑干和小脑处,脑CT检查往往不能提供正确诊断。脑梗塞24小时后到2个月内CT均可出现低密度灶,以发病后8-11天为最佳扫描时间;24小时内液化灶尚未形成或两个月后病灶已吸收,作首次普通CT扫描结果可为阴性或报告正常。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