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技术用于两类病变的诊断

超声波在生物组织中传播,就会对生物组织产生作用,确保超声诊断的安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同时大幅度的超声波产生的机械效应,可能造成组织断裂和粉碎。超声技术主要用于体内液性、实质性病变的诊断,应用极广。但是超声诊断也有一定限制,比如对于胃、肺和胃肠道的病变则诊断价值有限。

超声波在生物组织中传播,就会对生物组织产生作用,确保超声诊断的安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说,超声波对于生物组织的效应是物理作用,大体上可分为热效应和机械效应:当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它的部分能量会经过磨擦、热传导等过程不断转化为热能,使介质的温度升高。温度的升高会使组织产生很多变化。同时大幅度的超声波产生的机械效应,可能造成组织断裂和粉碎。因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超声波对生物组织不是绝对安全的,当前人们正利用超声波的这些作用杀伤癌组织,造福人类。

运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和人体器官组织声学性质上的差异,以波形、曲线或图像的形式显示和记录出来,根据图像的特征对生理、病理情况作出判别的诊断方法,就是超声诊断。

超声诊断无损伤性,检查方便,图像直观,故深受临床医生和病人的欢迎。它与 X射线、CT、磁共振成像和同位素被认为现代医学的四大影像诊断技术。

超声诊断种类很多,一般可分为A型、B型、D型、M型等。除A超基本淘汰外,常用的超声诊断一般是多种类型的结合。B型超声是所有超声诊断的基础,它能直接显示二维空间图像,故又称二维超声。D型超声也称多普勒型,通过血液流动和脏器活动的多普勒频移信号,经过自相关技术等处理、彩色编码后叠加到B型超声的二维图像上,这就是一般意义上的彩超。因此,彩超既能提供二维图像的形态学信息,又能提供血流动力学信息,是如今超声诊断的主流。近年来,又出现三维超声和超声造影等新技术,使得超声诊断的范围和水平大大增强。

常规超声检查是在体表完成的,有些器官或病变位于盆腔等深部内,这时为了避免其他组织的影响可采用腔内探测方法,如经食道检查消化道、心脏,经直肠检查前列腺,经阴道检查子宫、附件等。在超声引导下把穿刺针、引流导管或药物正确地插入或者注入所要达到的病灶、囊腔、体腔、管道和其它特定部位,以达到诊断或/和治疗的目的,这就叫介入性超声。此外,超声还可引导治疗肿瘤或者直接使用高能聚焦超声治疗肿瘤。

超声技术主要用于体内液性、实质性病变的诊断,应用极广。遍及颅脑、心脏、血管、肝、胆、胰、脾、胸腔、肾、输尿管、膀胱、尿道、子宫、盆腔附件、前列腺、精囊以及眼、甲状腺、乳腺、唾液腺、睾丸、周围神经和四肢肌腱等。但是超声诊断也有一定限制,比如对于胃、肺和胃肠道的病变则诊断价值有限。而且超声诊断是医生对图像分析得出的,不能直接显示病理诊断结果,因此在临床使用当中,必须要结合临床和其他诊断技术资料,综合判断,以期得出正确的诊断。

下一篇:多普勒超声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