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的MR成像方法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预后与肿瘤分期、子宫肌层浸润深度、宫颈受累情况、淋巴结转移状况及病理组织学分级等密切相关。而MRI由于具有对软组织分辨率高、能够多方位及多序列成像等优势,目前已被广泛认为是一种可以用于子宫内膜癌诊断、分期以及指导治疗和随访的可靠方法。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预后与肿瘤分期、子宫肌层浸润深度、宫颈受累情况、淋巴结转移状况及病理组织学分级等密切相关。其中肿瘤的病理组织学分级常可通过术前诊刮获得,而其他直接参与肿瘤分期的子宫肌层浸润深度、宫颈受累情况及淋巴结转移状况等术前必须借助于超声、CT或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学方法方能进行评估。而MRI由于具有对软组织分辨率高、能够多方位及多序列成像等优势,目前已被广泛认为是一种可以用于子宫内膜癌诊断、分期以及指导治疗和随访的可靠方法。

子宫内膜癌的MR成像方法:

1.检查前准备:为减少检查时肠蠕动产生的伪影,患者检查前需禁食4~6小时,或注射654—2、胰高血糖素等抗肠蠕动药物。检查前需适度充盈膀胱,以利于与邻近组织结构形成对比,但也应防止膀胱过度充盈而导致患者不适及产生运动伪影等。

2.常规MRI:常规MR成像主要包括非增强状态下的T1WI、T2WI及对比增强T1WI。其中T1WI横断面主要用于评估盆腔和腹部,以便发现淋巴结和骨髓改变;T2WI横断面和矢状面主要用于评价原发肿瘤以及有无肌层浸润及宫颈受累,并可提供盆腔的大体形态观察。而对比增强T1WI提供的肿瘤血流等信息,能更进一步协助肿瘤的肌层浸润及宫颈受累等的判定。

3.功能MRI:与主要对解剖结构进行显示的常规MRI不同,功能MRI能进一步对肿瘤的血流及分子扩散等功能学特征进行评估。目前在子宫内膜癌中应用的功能MRI方法主要包括MR动态增强成像(DCE—MRI)及MR扩散加权成像(DWI)。功能MRI作为常规MRI的重要补充及发展,其应该作为子宫内膜癌MRI检查的常规辅助扫描序列。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