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三大分类

治疗性,即以消除病灶或临床症状及体征为目的的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是由放射科医生首创并发发展起来的,故称之介入放射学。随着诊治范围的扩大及其良好的疗效,介入治疗引起医疗同行的高度重视。此外,超声波引导下,介入治疗,一般由超声科医生负责,但也有临床医生亲自操刀。

1、 按医疗目的分类

可以分为诊断性与治疗性。诊断性,即在影像技术的引导下,穿刺局部病灶,抽取组织,进行病理诊断及血管造影影像学诊断。可以取代绝大多数外科手术切取组织的活检。治疗性,即以消除病灶或临床症状及体征为目的的介入治疗。

2、 按介入途径分类 可分为血管性和非血管性。

(1) 经血管途径:如血管破裂出血的栓塞,血管狭窄再通与修复,直接向肿瘤供血动脉注入药物及栓塞剂。

(2) 非血管性介入:如椎体塌陷椎体成形术,经皮椎间盘切除术或经人体天然通道进行介入治疗的方式。

3、 按专业分类

介入治疗是由放射科医生首创并发发展起来的,故称之介入放射学。随着诊治范围的扩大及其良好的疗效,介入治疗引起医疗同行的高度重视。目前,临床各科大多有专职医生不同程度的开展此项技术,但就业务精湛及熟练程度来讲,还要数放射科医生及心内科医生,高层次医院的神经医生也有精于此道的。此外,超声波引导下,介入治疗,一般由超声科医生负责,但也有临床医生亲自操刀。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