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造影正常X线表现

正常小肠肠壁光滑柔软,双对比造影时腔壁线清晰锐利,在黏膜皱襞与肠管相交处,肠壁轮廓呈小锯齿状,花肠管走行转折处可见圆形或半圆形轮廓线,正常的小肠绒毛不能显示,如果出现绒毛,可能提示有病变。在小肠双对比造影时,有时可见到大小不等、分布不均、位置及形态可变的透亮环状影,为气泡所致,边缘光滑锐利,相邻肠壁光滑柔软。

小肠长度一般为2.5~4m,解剖长度可达5~6m,对比剂通过的时间变化很大,口服法小肠造影的通过时间为5分钟~2小时,一般是45分钟,小肠钡灌法通过时间为5~1 5分钟。空肠主要位于左上腹,回肠主要位于右下腹,从左上腹迂曲盘绕走同右下腹,两者之间无明确界限。小肠分组一般将十二指肠分为第1组;空肠上段为第2组,主要位于左上腹;空肠下段为第3组,主要位于中腹部偏上;回肠上段为第4组,主要位于中腹部偏下;回肠中段为第5组。主要位于右中腹部;回肠下段为第6组,主要位于盆腔内。

从空肠至回肠管腔逐渐变细,当充钡时,小肠的度是腰椎椎体的二分之一,空肠为2.5~3cm,回肠为5~2.5cm,小肠钡灌肠时,肠壁伸展,空肠宽度为4cm,回肠为3cm。双对比造影时,肠管充气扩张空宽度达4.5 cm,回肠达3.5cm 。两个相邻肠管的距离一般为2~3 mm,但在肥胖者可能增宽。

空肠黏膜皱襞多而密集,垂直于肠管纵轴排列,呈绕肠腔的环形皱襞,相邻皱襞相互平行或呈弹簧状,皱襞间的距离为2~5mm,而且变化很大,可1~10mm之间。皱襞宽度为1~2 mm,高度为0.5~3mm。正常小肠黏膜皱襞形态规则,粗细均匀,排列整齐。正常小肠肠壁光滑柔软,双对比造影时腔壁线清晰锐利,在黏膜皱襞与肠管相交处,肠壁轮廓呈小锯齿状,花肠管走行转折处可见圆形或半圆形轮廓线,正常的小肠绒毛不能显示,如果出现绒毛,可能提示有病变。小肠绒毛是小肠黏膜表面肉眼可见的最小解剖单位,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最密集,至回肠则逐渐减少。表现为弥漫的直径0.5~1mm圆形规则的颗粒状透亮影,肠壁轮廓呈小针刺状。如果小于0.3mm则不能显示。在末端回肠,常可见到直径1~2mm的小类圆形颗粒影,为正常淋巴滤泡所致。

在小肠双对比造影时,有时可见到大小不等、分布不均、位置及形态可变的透亮环状影,为气泡所致,边缘光滑锐利,相邻肠壁光滑柔软。在末段小肠可因肠管相互重叠,影响观察。可采用头低位进行检查。

上一篇:如何观察CT图片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