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诊断常用CT扫描

CT扫描是目前普遍用于脑卒中诊断的检查方法,CT不仅能明确病灶部位、大小、性质,且能观察病情,估计预后。出血性脑卒中聚发立刻扫描甚或3小时内CT亦可无异常发现。为此,脑出血病人应在一星期内做CT扫描。

脑卒中是脑中风的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又叫脑血管意外。是指在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CT扫描是目前普遍用于脑卒中诊断的检查方法,CT不仅能明确病灶部位、大小、性质,且能观察病情,估计预后。 但是CT检查亦有一定限度,脑梗死12小时后到2个月内CT均可出现低密度灶,以发病后8-11天为最佳扫描时间;12小时内液化灶尚未形成或两个月后病灶已吸收,作首次普通CT扫描结果可为阴性或报告正常。出血性脑卒中聚发立刻扫描甚或3小时内CT亦可无异常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出血部位浓缩为一高密度区,诊断即可明确,而4-5天后血肿周边开始溶解吸收,10天后小血肿已吸收殆尽,不留痕迹。大血肿遗留囊腔则与脑梗死黑色低密度病灶难以辨别。 为此,脑出血病人应在一星期内做CT扫描。脑出血病人血肿吸收有一定规律性,0.7-1毫升/天,一旦确诊,则可不必任意复查CT,倘若在预计血肿完全吸收的时间内,病人出现症状加重,或新的神经体征,可再做一次,证实是否有再出血或意外情况的发生,避免CT复查的盲目性,减少经济负担。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