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孕患者近八成源于输卵管阻塞 输卵管介入乃再通首选

输卵管阻塞介入治疗是1985年首先报道的,以后才逐渐开展,介入的方法也增多。在病人因输卵管阻塞需要做显微外科输卵管吻合术或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之前,因输卵管介入治疗的费用低、痛苦小、在有适应症时不失为优先的选择。本组多数于术后立即及术后第3天行输卵管通液,术后1个月或3个月行输卵管造影。

认识输卵管介入治疗

输卵管阻塞介入治疗是 1985 年首先报道的,以后才逐渐开展,介入的方法也增多。其基本原理即采用一根微细导管内含导丝,其导丝的直径大约在 0 . 36 ~ 0 . 46 mira ,可在 X 射线透视、 B 超、宫腔镜监视下将导管送入宫角处,再将导丝插入阻塞的输卵管内,遇阻力时轻轻给以压力,往返推进,使导丝通过阻塞部,达到疏通管腔的目的,其再通率有的报导达 76 % ~ 95 %。在病人因输卵管阻塞需要做显微外科输卵管吻合术或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之前,因输卵管介入治疗的费用低、痛苦小、在有适应症时不失为优先的选择。

输卵管介入治疗首先是选择送入导管的方法。可利用 x 射线透视、 B 超通过间接影像监视下送入,不需进行扩张宫颈,病人痛苦小;也可在官腔镜下送入,官腔镜是在直视下操作,因此宫腔镜下的插管更准确、可靠,但是要扩张宫腔和做宫腔操作。输卵管阻塞病人之间的病变程度差异大,有的病变仅输卵管管腔有阻塞,外观正常;有的除管腔阻塞外,整个输卵管都增粗、变硬,与周围组织也紧密粘连,腹腔镜则可观察到盆腔的情况。因此,宫腔镜和腹腔镜联合下做输卵管介入治疗是近几年来对输卵管阻塞治疗的新方法,通常在腹腔镜的观察下,能很好看清楚输卵管及其盆腔的情况,当即可作出判断,有无做介入治疗的指征和价值。而且当输卵管弯曲严重或粘连,可在腹腔镜下操作,分解粘连或夹提输卵管调整方向,使介入的导丝与输卵管管腔方向一致,则有利于提高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在宫腔镜、腹腔镜下的介入治疗,通常都采用全身性麻醉,病人并不感到痛苦,但只能在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开展这项工作。输卵管介入治疗的最佳适应症是间质部至壶峡交界部阻塞,疗效较好。而结核性输卵管阻塞、子宫角部疤痕形成严重闭塞、输卵管远端阻塞、输卵管积水和盆腔严重粘连则疗效不好。因此,认真作好适应症的选择至关重要。输卵管介入治疗的并发症不多,除了送入导管方法本身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外,与介入直接相关的并发症主要有炎症、输卵管穿孔及输卵管妊娠。选择介入治疗前应当做好预防工作和向病人做好咨询,有利于病人的知情选择。

不孕症病人中有 78 . 8 % 的病因是输卵管阻塞

由于输卵管炎症导致粘连、扭曲,输卵管内炎症碎片、浓缩稠厚的粘液、细小的纤维丝均可引起输卵管阻塞。传统的通水、通液、通气及显微外科手术疗效多不显著,且有一定局限性。 x 线下经宫颈插入导管行输卵管再通,利用导丝机械扩张作用,通过粘连狭窄的甚至闭塞的输卵管,再加上造影剂、药物的冲洗和扩张力,将输卵管内的堵塞物冲走,松解粘连,扩通管腔,能达到再通目的。此方法简便、安全、有效。经长期抗炎,反复通液或造影,效果欠佳,通过介入导管、导丝治疗后效果满意,总复通率 83 . 8 % ,受孕率 34 . 4 % 。复通成功率的高低不在于阻塞程度,而取决于输卵管阻塞类型,单纯阻塞效果极佳。复通成功率高的原因,可能是多数患者仅有人工流产史,并无明显盆腔严重炎症,如结核、内膜异位等病史,且以单纯阻塞为主,阻塞部位多位于间质部、峡部。介入导丝输卵管再通治疗适用于任何原因引起的阻塞。阻塞部位不同,治疗效果也有差异,对中远段阻塞效果最佳,角部次之,伞端阻塞效果较差。

输卵管再通后,维持输卵管的通畅相当重要,插管后宫腔通液,以防止输卵管重新阻塞,一般通液于术后 24 h 或立即进行,连用 2 ~ 3 d 。本组多数于术后立即及术后第 3 天行输卵管通液,术后 1 个月或 3 个月行输卵管造影。我们认为,复通后可向输卵管内注入碘油及药物,早期通液及造影,结合抗炎治疗,可防止再粘连。术后不同的处理方法对输卵管再通后再阻塞率的影响,尚待进一步观察。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