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领域过度医疗尚属误传

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心脏病介入治疗略显些陌生。以前冠心病的患者,只有药物治疗与心脏搭桥手术两种治疗途径。不过在近几年随着支架的应用越来越多,冠心病的介入治疗也逐渐的被人们所了解。说到心脏支架,优点除了见效快创伤小这些之外,同时也会引出很多疑虑,其中过度医疗便是最集中的疑虑。

每年超过30万例冠心病患者接受介入治疗

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心脏病介入治疗略显些陌生。然而随着身边患心血管疾病的人越来越多,放置心脏支架的也越来越多,这个名词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以前冠心病的患者,只有药物治疗与心脏搭桥手术两种治疗途径。不过在近几年随着支架的应用越来越多,冠心病的介入治疗也逐渐的被人们所了解。

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接受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每年已超过30万例,而且还以每年20%-30%的比例增长。多数医生表示需要接受介入治疗放置支架的患者越来越多,一星期的手术量甚至可以达到以往一年的手术量。

普通消费者对支架难以抉择

说到心脏支架,优点除了见效快创伤小这些之外,同时也会引出很多疑虑,其中过度医疗便是最集中的疑虑。目前在中国心脏病患者选择放置支架的越来越多,而国内外厂家看准了这一需求,也随之跟上。普通民众面对众多的品牌往往缺乏判断能力,基本上都是根据医生的介绍而做出相应的选择。在价格上国产支架和进口支架的差距比较大,一般能高达30%甚至一半,对于需要放置一个以上支架的患者来说价格的差距就更加明显。

支架与搭桥治疗效果相当,支架创伤更小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主任马长生表示,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到一定程度,导致心肌缺血而造成的。过去对于比较严重的冠心病往往采用心脏搭桥手术,在狭窄的血管旁边重新建立一个通路,让血液从新的通道流通,其缺点是手术难度系数高,手术创伤较大。心脏支架则是通过一个架子把血管狭窄的地方从内部撑起来,让血流重新畅通。从1994年开始医学界得出比较一致的结论,就是支架可以降低血管的再狭窄率。而且发现大多数情况下支架在改善心血管狭窄上效果和搭桥差不多,在延长患者寿命上也差不多,同时支架也更加简单、安全。

医学上贯彻优先选择创伤小的治疗方案的思想,因此目前支架在国内的使用率也在逐步上升。尤其是十年前药物支架广泛使用以后,搭桥手术的数量急剧下降,几乎减少了一半。当然还有少数特殊情况需要做搭桥手术,比如支架打不开,或者是有些更复杂严重的病人搭桥效果更好一些。

裸支架与药物支架的区别

第三代使用生物可降解技术

沈阳军区总医院副院长兼全军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韩雅玲表示,支架经历了30余年的发展,最初金属制成的支架(裸支架),因为无药物涂层,使用后血管内再次因为板块和钙化而狭窄的几率较高。第二代药物洗脱支架(药物支架)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药物支架的特点是支架的表面涂有一层药物,药物的作用降低了血管再狭窄的几率。但是由于药物的长期作用,血管内壁发生炎症的几率相对高了,导致了血栓形成,甚至血栓脱落等事件。目前第三代支架已经产生,这种支架采用生物可降解技术,支架表面上的药物可以在放置支架后三个月到半年内降解,既可以降低再狭窄的几率,又不会因为药物涂层终生存在而使得血管内壁产生血栓。

支架领域过度医疗属于个别情况

说起支架,很多人都会想到一个病人的身上放置过多的支架可能涉及到过度医疗,专家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专家认为,过度医疗的问题在个别情况下确实存在,但是整体比例不高。更加值得注意的是还有很多患者需要治疗但是没有得到及时的介入治疗,比如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患者如果不能及时放置支架结果就非常严重。现在人们一直在强调支架的过度医疗问题,但是却没有看到中国还有很多人因为没有放置支架而死亡。

支架的过度医疗问题确实存在,但是和国际上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支架方面过度医疗的问题还并不严重。很多民众对于放置多个支架并不理解,认为放置多个支架就是过度医疗。主要是看病人的血管病变情况,评估放置支架和搭桥手术哪个效果更好。如果放置五六个支架的效果比搭桥手术好,那还是会选择放置五六个支架。放置支架不宜多,但是严格来说并没有数量限制。而且近几年社会和媒体对于支架过度医疗的问题关注比较多,无形中也成为一种社会监督机制,在这种监督机制下国内支架过度医疗的问题已经可以说不再是问题。

心血管支架后要注意饮食

另外还有一个误区需要公众了解,心血管疾病的复发和个体有很大的关系。有些患者因为遗传以及后期环境因素,比如抽烟、饮食油腻等不良生活习惯,病情本来就比较容易加重。这种情况下无论是放置支架还是搭桥,结果都会复发。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