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彩超对心血管疾病诊断有巨大优势

二维超声心动图是目前心血管疾病超声诊断的常规技术,但2DE只能提供心脏的断面图像,需要多切面扫查,并借助于空间想象获得其立体结构推想,方能获得心脏结构的完整印象;且图像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操作者的手法。RT3DE在先天性心脏病应用中的优越性尤为显著。

二维超声心动图是目前心血管疾病超声诊断的常规技术,但2DE 只能提供心脏的断面图像,需要多切面扫查,并借助于空间想象获得其立体结构推想,方能获得心脏结构的完整印象;且图像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操作者的手法。重建三维超声心动图较前者有很大发展,可以直观显示心脏的立体图像,但图像采集以及重建耗时太长,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实时三维超声成像基于矩阵型探头技术,振子数3 000 多个,纵向和横向排列相控阵同时沿Y轴(水平移动) 和Z 轴(垂直偏转) 扫描,通道数10 000 多个,实时采集三维信息,形成金字塔形三维图像数据库,能够快速、实时、直观地显示心脏正常或异常解剖结构的三维立体图像,增加工作效率,提高病变的检出率,为临床提供更为丰富的诊断信息。

RT 3DE 在先天性心脏病应用中的优越性尤为显著。检查者可直接在实时显像和全容积显像方式下随意旋转图像,并可从前后、上下、左右三个方向进行切割,直至理想图像,更可获得2DE 不能显示的部位结构。RT 3DE 两种显像方式的联合使用可立体显示房、室间隔缺损部位、形态、大小以及与毗邻结构的关系;快速、完整显示复杂先心病的多种解剖畸形及其空间位置关系;有利于确定房室及大血管连接关系,辨认主、肺动脉,并观察其发育情况与走行。RT3DE 显示心脏瓣膜及其病变也具明显优势,有利于观察狭窄或关闭不全瓣膜形态与其开闭活动之间的关系。RT 3DE 立体显示心腔内黏液瘤,对其大小、形态、附着位置和活动,以及瘤体活动对心脏瓣膜活动的影响进行直接评价。心肌病观察中,全容积显像显示扩大的左室腔,并显示左室整体室壁运动,直观评价心肌损害,可弥补实时显像方式扇角的限制。RT 3DE 检查夹层动脉瘤,在实时显像与全容积显像方式中均可满意显示主动脉真、假腔结构,并在进行图像旋转、切割后满意观察内膜裂口大小、形态以及部位。在临床应用中,检查者使用RT 3DE 两种显像方式———实时显像和全容积显像获得满意图像和完整信息,满足心血管疾病诊断、评价的要求。

目前的RT 3DE 尚存在一些不尽人意之处,透声条件差的患者很难得到满意三维图像;探头较大,不利于小儿心前及心尖区探查;图像分辨率、清晰度以及帧频较2DE 差;扇角偏小;全容积采集受心律限制(仅适用于窦性心律者) ;不能同步测量径线数据以及定量评价心室容积与心功能等局限。然而RT 3DE 的出现为超声技术开辟了新的前景,为其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们相信,随着实时三维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工艺的改进,上述不足将被克服,这一新技术必将为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价提供更多、更完善的信息,成为超声诊断的主流技术。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