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的CT诊断

CT能及时确诊脑血管病,如脑出血或脑梗塞,对迅速制定治疗方案和改善预后有重要价值。基底节区与丘脑的血肿易破入脑室,破入脑室外的大血肿死亡率高,预后差。动脉瘤破裂出血,CT可显示血液在蛛网膜下腔、脑内和脑室内分布情况。平扫时,小的脑血管畸形不易发现,较大病灶显示为不均匀密度和不规则团状影。

CT能及时确诊脑血管病,如脑出血或脑梗塞,对迅速制定治疗方案和改善预后有重要价值。

1.高血压性脑内血肿

常见于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血肿好发基底节区或/和丘脑。CT表现为圆形、椭圆形高密度影。血肿的表现与病期有关。新鲜血肿为边缘清楚,密度均匀的高密度区,2-3d后血肿周围出现水肿带;约一周后,血肿周边开始吸收,呈溶冰状;约4W后则变成低密度灶;2个月后则成为低密度囊腔。CT可反映血肿形成、吸收和囊变的演变过程。增强扫描于吸收期可见环状增强,囊变期,则无增强。此外,可见占位征象。基底节区与丘脑的血肿易破入脑室,破入脑室外的大血肿死亡率高,预后差。有时伴发脑积水和病侧脑室外扩大。主要由于脑脊液循环梗阻所致。

2.脑梗塞( Brain infarction)

(1)缺血性脑梗塞(Ischemic infarction)较常见,系供养区缺血、缺氧致脑组织坏死。发病24h内CT可无阳性发现;1-2W内由于缺血性脑水肿,累及皮质和髓质,多为楔形轻度低密度区,水肿范围大时可有占位征象;2-3W病灶变为等密度,与脑水肿消失和巨噬细胞反应有关;4-6W病灶发生液化和疤痕形成,呈边缘锐利的低密度区,邻近脑室发生牵拉扩大,脑皮层沟增宽,甚至中线结构移向患侧。

腔隙性脑梗塞(Lacunar infarction)系因小的终未动脉闭塞,好发于基底节区和脑干,表现为直径小于1.0cm的边缘清楚的低密度灶。

(2)出血性脑梗塞(Hemorrhagic infarction)因抗凝治疗后血栓碎裂变小,向远侧游动并再度发生栓塞,已坏死的血管因血液再通,动脉压增高致血管破裂而出血。好发皮层和基底节区。表现为大片低密度区内出现点片状高密度影。

3.脑动脉瘤(Aneurysm of brain)

好发于脑底动脉环,临床表现为压迫症状和瘤体破裂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直径小于1.0cm时,CT平扫可不显示。直径小于5mm,即增强扫描亦难发现。较大的动脉瘤增强时呈圆形或类圆形致密影。动脉瘤破裂出血,CT可显示血液在蛛网膜下腔、脑内和脑室内分布情况。蛛网膜下腔出血表现为脑池、蛛网膜下腔弥漫或局限性密度增高。

4.脑血管畸形

平扫时,小的脑血管畸形不易发现,较大病灶显示为不均匀密度和不规则团状影。有出血或钙化则表现为高密度灶。如无血肿则无占位变化。增强扫描常显示轮廓清楚的团状影或不规则形的密度较高的畸形血管影以及粗大迂曲的输入和引出血管。

上一篇:脑外伤的CT诊断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