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说卦传之正解(三)

占筮及《周易》一书起源于甲骨卜的实践,或许到了殷商末年,周文王写下了六十四卦系的卦辞。后来在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继承了孔子对周易的发现,著了《易传》。秦始皇焚书坑术士的时候,李斯将其列为医术占卜书而幸免于难。来者,上卦降下卦降为外引之式,如坤。

占筮及《周易》一书起源于甲骨卜的实践,或许到了殷商末年,周文王写下了六十四卦系的卦辞。后来在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继承了孔子对周易的发现,著了《易传》。秦始皇焚书坑术士的时候,李斯将其列为医术占卜书而幸免于难。

《周易》其对于天地万物进行性状归类,天干地支五行论,甚至精确到可以对事物的未来发展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

易卦系统最基本的要素为阴阳概念,而阴阳概念包括阴阳的性质和状态两层意义。如果不理会阴阳的状态,只论及其性质,则可以用阳爻(-)和阴爻(--)表示阴阳。将上述阴阳爻按照由下往上重叠三次,就形成了八卦,即“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个基本卦,称为八经卦。再将八经卦两两重叠,就可以得到六个位次的易卦,共有六十四卦,这六十四卦称为六十四别卦,每一卦都有特定的名称。

旁推法:
例如第四宫巽,巽得巽卦,天地盘相同,不能再推了。可根据“雷风相薄”之理,巽卦与震卦相旁通,于是巽之旁推为震,震宫离,可组成“风火家人”。

举一反三,若遇坎卦,旁推则为离,“水火相逮”也。遇兑卦,旁推则为艮,“山泽通气”也,常用于“旁行而不流”,一推定性时用之,第六章专述。
以上是“发挥于刚柔而生爻”的“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的重卦情形,都是应用刚柔相推“发挥”而来。是言《易》卦应用时情形。

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

此承前句已得卦爻之后,则是“象数具则义理在其中”,就要有“通变之谓事”的应用发挥功夫。不然就是王弼所谓“纵复或置而义无所取”。
“和顺”二字,即是道德行为与象数之理要结合得适当而自然,准确地发挥。《系辞》曰:“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圣人以此斋戒,以神明其德夫。”此明确指出,天道与人事的结合,“圣人以此斋戒”,即去掉私心存见,主观意识,然后可以神明其德。神,心灵也。但如何以神明其德呢?接着即作出回答说:“是故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这可能就是以神明其德的“阖辟往来”四象,用以判定“吉凶悔吝”四大概括之机。“阖辟往来”四象,普遍存在,故有“百姓日用而不知”提示,是易学中很重要的主题了。
乾坎艮震为阳,阳主升,独坎下降。
巽离坤兑为阴,阴主降,独离上升。
因而重之,形成“阖辟往来”四象。
阖者,上卦降下卦升为向心之式,如泰。
辟者,上卦升下卦降为离心之式,如否。
往者,上卦升下卦升为外引之式,如乾。
来者,上卦降下卦降为外引之式,如坤。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