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老百姓能用易经干什么

《易经》是一本书的名字,其实它原本也不叫《易经》或《周易》,它就叫《易》。夏、商、周三代,每个朝代都有一本叫《易》的书,为了区别起见,周朝的《易》就叫《周易》,商朝的《易》就叫《商易》,夏朝的《易》呢,可能就叫《夏易》。后来有了儒家,《易》又逐渐成了儒家的经典,儒生们又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易经》。

《易经》是一本书的名字,其实它原本也不叫《易经》或《周易》,它就叫《易》。夏、商、周三代,每个朝代都有一本叫《易》的书,为了区别起见,周朝的《易》就叫《周易》,商朝的《易》就叫《商易》,夏朝的《易》呢,可能就叫《夏易》。有了《周易》以后,"夏易"和"商易"就慢慢失传了,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只有《周易》。后来有了儒家,《易》又逐渐成了儒家的经典,儒生们又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易经》。

这三本叫《易》的书都一样,都是卦书,供人算卦用的。有人说不对啊,《周易》不是儒家经典么?不是哲学著作么?这都是后话了。有《周易》的时候,还没有儒家呢,后来的儒生愿意拿《周易》当必读书目,那是他们的事,跟《周易》没关系。至于哲学,那是外国人的说法,我们的老祖宗是不知道的。《易》的作者是古时候的巫师,巫师要带徒弟,教完算卦,就教徒弟解卦。一开始徒弟少,悟性也强,老师说的都记住了,就没必要写下来,因为甲骨也挺贵的,这时候《易》这本书就没必要出现。后来巫师的徒弟扩招了,人多,有的人悟性也差,老师教得太辛苦,说算了我写本书,定一个标准化操作规程,以后你们解卦都按操作规程来,于是才有了《易》。

一般大家都喜欢拿《易经》当哲学典籍来供奉,我以为,《易经》不是哲学典籍,而是文化典籍。借用老子的话,哲学属于"道",文化属于"德"。哲学是大道理,比较抽象,比较有系统。文化是小道理,比较具体,但不太有系统。哲学是知识分子思考的东西,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老百姓每天都在实践的东西。《易经》的创始者不是哪个哲学家,而是一群巫婆神汉,他们和我一样不喜欢追问"人为什么活着",只不过比我多了一点智慧。《易经》从来不说你必须怎么忠诚,怎么耿直,不撞南墙不许回头,而是告诉你什么时候应该坚持,什么时候应该放弃。在《周易》里,没有对和不对,只有合适和不合适。《易经》里的这些道理未必是巫婆神汉自己想出来的,可能是当时人都这么认为,就好像金庸小说里很多话很有道理,但并不是金庸个人的发明,而是来自于金庸生活的社会文化,所以不能说金庸小说是哲学著作。《易经》的本来面目和金庸小说是一样的,与其说是承载了哲学,不如说是承载了文化。

上一篇:易经八卦歌诀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