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解析易经的人生价指观

那天,偶然在电视栏目中百家讲坛上曾仕强教授讲座的《易经的奥秘》,很具吸引力,所以决定花点时间在网上认真地跟着大师的思路去学点皮毛。上面讲到的是易经本身的魅力,还有一个原因是看到曾仕强主讲,就认为应该是相当不错的。这些都很符合《易经》的道理。

那天,偶然在电视栏目中百家讲坛上曾仕强教授讲座的《易经的奥秘》,很具吸引力,所以决定花点时间在网上认真地跟着大师的思路去学点皮毛。

在很久以前,就听同学说过《易经》是门很玄乎的学问,随之演变成的各种智慧经典之类的书籍曾多次翻阅,总觉得太古老的东西不适合这个空前绝后的社会,再加上对《易经》一窍不通,所以没法深入。

要是在以前,特别是这种被人冠以命理的把戏就更加嗤之以鼻,因为那个时候,可以说是“风华正茂,书生意气”,对未来满怀信心,坚信美好的明天掌控在自己的手中,完全不需要走些旁门左道来应对变幻莫测的生活。现在揣摩那个时候的心理,才觉得也许是只有对未来或自己不自信的情况下才寻求一种寄托罢了,像是孩子需要父母的鼓励和关怀成为一种精神支柱一样。年少无知的想法还记忆犹新。

上面讲到的是易经本身的魅力,还有一个原因是看到曾仕强主讲,就认为应该是相当不错的。因为我看过一些曾老师的讲座,都是很符合中国文化的,具体运用到了心理学和社会环境学,很客观,在现代中国用一种很达观的思维模式开辟一种实用性很高的学问,所以我是比较容易接受的。像陈安之老师的思想,虽然很开放、很大气,但是一种很典型的西方式教育,受西方文化的一些先进理念的熏陶,但我还是觉得陈安之老师所讲的知识需要很强的执行力,有很多与现实社会有些冲突,当一个人精神力量达到一定限度而没有一定的物质成就就相当于把一个人捧得很高但摔得很惨一样。还有就是余世维老师的一些讲座,当然针对的人群的比较高层一点,处事方式显得睿智又充满浓重的商业气息,但不利于真正健全的人生,所起的效应自然是少数,像是成功者一样毕竟有限。其实余老师的出发点与陈老师的有的一比,当然我指的仅仅是为了证明我的主题。

曾老师的观点很容易让人接受,起到了一种普及大众文化的导向,更能起到一种推崇作用。所以看到曾老师站在百家讲坛上由衷的敬佩!

我讲个这么多还没有切入主题。几天下来,像是突然间就把这档叫做《易经的奥秘》的节目看完了,其实每看一集都获益颇多,引出了不少问题答案和碰撞出一些共同的思想,和大师有思想一致的地方深感欣慰啊!

自然界本来就有很多神秘莫测的东西让人匪夷所思,再加上学科的多元化,产生了很多的分歧。每门学问自有道理存在,大有儒学、墨学、道学、捭阖学并驾齐驱之势。但是生在太平盛世为人处世自然和一些堪称经典的东西大相径庭,所以儒学占据了历史的很长时间,原因很简单就是战乱毕竟相对于太平少得多,自然受统治者的推崇。

我们都认为,万物复杂,要想学有所成就要做有选择的学,有坚定的信仰。比如在学校里,有认为那些整天抱着书搞学问的呆子很可笑,但如果他不坚信自己,很容易随波逐流,客气一点的说法就是大一和大四的抛物线。还有就是一种不学无术的人,但实践能力和情商很高的,假使别人拿优点来比划他的缺点,他放弃了原本随心应手的东西,试图改变不属于他的东西,那么他会相当的亏。这只是两个简单的例子,还有很多,如低贱的职业、奇怪的风俗、长相的丑陋等等。所以一个人不管做什么首先要坚信自己在未来的社会里必定能充当一个角色,就像曾仕强老师讲的配角和主角(领导和配合者)一样,社会是由不同职业、不同种类的人构成的。社会环境的形成是人类几千年文明的产物,人至始至终都没有做会真实的自己都是在适应社会,适应周围的生活环境。正确认识自己,才不至于形成环境与自己的强烈反差。同样的看待任何事物不能太主观臆断了,但又要顾及到自己的角色和职业道德。所以变化随时存在。这些都很符合《易经》的道理。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