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易经研究的新特点与发展趋势

"易经"是中国群经之首,是华夏五千年文明的源头。就国内外易学研究的现状与笔者先后五次参加国际"易经"研讨会的亲身感受而言,当代的"易经"研究呈现出以下新的特点与发展趋势。二是"易经"研究与古今科学技术研究出现融合趋势。

"易经"是中国群经之首,是华夏五千年文明的源头。"易"自从诞生于中华大地,就与中华民族的成长壮大相伴随,大到社会的发展、民族的融合、朝代的更替,小到细小的发明以及生活琐事,无不闪烁着"易经"思想的光辉。

19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欧美汉学家和汉学研究机构的涌现与"易经"热的出现,老庄热、禅宗热、孔子热,以至于针炙热、中餐热、武术热、中文热热潮迭起,国内的"易经"热与中国传统文化热才自外而内地热了起来。各地"易经"学会相继成立,一些大学的"易经"课次第开设,各个层次的"易经"研讨会纷纷召开,研易队伍空前壮大,研易热潮空前高涨,研究范围逐渐扩大,研究力度不断增强,"易经"对现代国内人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广泛,越深入。

就国内外易学研究的现状与笔者先后五次参加国际"易经"研讨会的亲身感受而言,当代的"易经"研究呈现出以下新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一是易理与易术研究出现融合趋势。2001年之前,研"易"队伍与研究走向基本上是两条线,一是易理研究,一是易术研究。研易理者不重视易术,研易术者亦不重视易理,甚或有各张门户、互相排斥的现象。到2003、2004年间,这种阵线已不甚明显。2005年曼谷第八回世界易经大会上,不只是两大阵线不分明,而且还出现了易理研究者与易术研究者相互看重、相互认同与相互融合的新动向。这个动向就是:研易理者也在了解并研究易术以及易术显性形式之下的隐性原理,研易术者也由易术操作中被动的遵循操作规范而转向自觉主动地了解并探讨易术显性操作背后的“天人合一”这一隐性原理。这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新气象。这一气象表明:易理、易术两大研究队伍已经由各自的基点上,共同向太极所揭示的天人合一的哲学高度进军了。换言之,易理与易术两大阵线在"易经"天人合一思想的照耀与指导下,正在靠拢融合。虽然这种融合还只是一种趋势,但它却是研易队伍向太极所揭示的天人合一高度提升的标志。尽管现代易学研究出现过千军万马齐上阵的现象,诸如科学易、人文易、考古易、军事易、象数易、哲学易等等,似乎门类极多极杂,然只要都向天人合一的高度进发,最后就必将融合为一路军马,就像从同一座山的四面八方无数条路分别攀登,最终将会师于山顶一样。对研易者来说,这座山顶,就是"易经"太极所象征的天人合一的高层次、高境界。而向这个层次与境界进发,正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所在。因此值得我们大书特书。

二是"易经"研究与古今科学技术研究出现融合趋势。20世纪前半期科学易拓荒而出,至20世纪末治者成风。其主要研究倾向有三:一是研究"易经"与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的关系,二是用现当代科学的某些成果重新解释传统的易学,三是用现代科学比附传统易学。按理,科学易已经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风雨洗礼,现在应该是成熟期,本不该以“趋势”冠之。但是,所说的科学,其实是指近代以来的西方科技,并不能涵盖古今的全球科技,而且,以现当代才出现的科学技术重新诠释远古时代甚或是史前文明的"易经",就好像没见过老虎的人照猫画虎一样,怎么可能画出老虎的原貌来呢?如今,易理与易术已经在"易经"天人合一思想的指引下逐渐融合,"易经"研究与古今科技研究也必将在天人合一思想的指导下,真正走向融合。因此,对已有近百年易龄的科学易,这里只以“趋势”冠之。正确与否,对错的因素能有几分,且待后人评说。

上一篇:龙易经和谐世界
下一篇:周易之地支2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