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价值的定位

正确地肯定"周易"的价值才能正确地对待"周易",制定正确的研究方法以及运用原则,开发其现代的合理价值,服务于当今的实践活动。给"周易"价值定位的问题也是这样,当我们的目光紧盯在具体的事件的局部时,我们将不可避免地陷入复杂的历史现象的迷宫,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周易"自产生以来,延续五千年,人们不断地对它进行研究、探索。各家仁智互见,不尽相同,所以,对"周易"的价值判断也存有较大差异。正确地肯定"周易"的价值才能正确地对待"周易",制定正确的研究方法以及运用原则,开发其现代的合理价值,服务于当今的实践活动。要解决这个问题,对先要搞清楚"周易"中到底有哪些有价值,值得借鉴、开发利用的东西。如果这个问题搞不清楚,或不能落到实处,贝我们的许多工作都将是徒劳无益的。要给一部几千年前的争议颇多的古典著作一个准确的价值定位,存在着相当大的困难,但也不是完全不可克服的,关键是要找到一个正确的研究思路或方法。在探索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传统的训诂考据显得苍白无力,这个判断己被前人的研究证明。现代的比附穿凿显得荒诞迷离。一个问题是不是很复杂,与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法有关。一个看起来很复杂的问题,如果换一个角度去思考,或许立刻就变得柳暗花明,局面开朗了。给"周易"价值定位的问题也是这样,当我们的目光紧盯在具体的事件的局部时,我们将不可避免地陷入复杂的历史现象的迷宫,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为此,我们不妨从大处着眼,换一个角度思考这个问题。即从各种争议的表面现象入手,“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一番.假设一,看来很表面的现象,也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问题的本质;假设二:复杂的"周易"现象,都无一例外地包含了古今人士对"周易"的评价;假设三,"周易"从产生到现在历经五千年,朝野人等之所以对它有不尽的兴趣,表明"周易"中一定存在着一种具有相对永恒的,有价值的东西。不管这些认识与评价有多不同,都可以理解为是人们从不同角度或不同层面研究"周易"所得出的结论。在这三个假设的基础上,我们试着从人们对"周易"的各种评价入手,来透视"周易中可能存在的价值特征。人们对"周易"的诸种评价中较为一致的约有以下若干种: l、卜筮书。 2、群经之首,设教之书。 3、原道之书,大道之源,文化之祖。 4、研究变化的书。 5、朴素的古代的哲学书。 6、神奇的书,神秘的书,看不懂的天书。如果我们能够合乎情理地解释出,为什么"周易"会有如此多的评价特征,并且将各种评价用一条共同的线索贯穿起来,即找到它们之间的共性,那么,我们的结论就有可能接近"周易"的本质,进而,我们还可能得出超越以往认识水平的,对"周易"价值的准确定位。

——当然,至此,这一切仍然只是假设。一、 卜筮书这个评价可以说认识到了"周易"的根本属性。"周易"本经确为卜筮而设,任何人都不能否认"周易"是卜筮书的事实。时至春秋,出现了以"系辞"为上的"易传"等文字主要意在说明"周易"的体用,好比现代某产品的使用说明书,说明了"周易"的体例、创作原理、功用和具体运用中的注意事项等。汉以后的研究者们更愿意将"易传"认作哲学的总结,——如果没有"周易"本经在前,"易传"的许多说法的确象哲学,———这又明"易传"这个说明书的境界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值得思考的问题是,关于卜筮书的“说明书”何以能和哲学搭上界?难道是牵强附会吗?至少这是一个令现代人不可思议的事实——现代人认为卜筮是迷信活动,从迷信活动中产生的哲学究竞有多少合理的成份?所以现代人大多对此持怀疑态度,因而也就缺乏起码的研究兴趣。卜筮,是通过一定手段实现预测未来的活动,是认识手段的一种。对未来的事情进行预测估计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对未来的估计预测,那么,人类的生活将永远沉浸于无边的黑暗之中。不管现代人对卜筮活动进行多么苛刻的批判,也仅仅是对于预测手段——卜筮的否定,而非对预测活动的否定。因为预测未来对于人的生活非常重要,中国的古人对预测手段的探索研究也就不遗余力,并且“硕果”累累,在世界范围内可称奇迹。据本人的见闻,中国古代预测古代预测技术中,有法可依,有理可循的预测手段不下十余种。表面上看来,这些形形色色的预测术已与"周易"无关,被人指为"周易"之旁流、远脉,或干脆斥为“早认官亲”,必欲清除之以捍卫"周易"的“清白”。

岂不知,正是这些所谓的旁流通脉,使得"周易"誉满天下,妇孺皆知;也正是这些所谓的旁流通脉,使得"周易"逃过历史的“劫灰”,而又免于湮没于迂腐的故纸堆;也正是这些所谓的旁流通脉,使人们深切地感受到"周易"的大道不离日用常行。各种预测技术都从不同的侧面或不同的层次反映了"周易"的基本原理,是"周易"原理的具体生动的实际运用,熟悉预测技术的应用,对于理解"周易"的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这些与"周易"渊缘深厚的预测术归于"周易"文化的范畴,丝毫不玷辱"周易"之清名。现在讨论卜筮与哲学的关系。从某种角度考虑,卜筮能用一套系统,解释人们所能遇到的各种问题,这本身就颇具有哲学的意味。具体言之,卜筮并不象许多人误解的那样,纯粹靠胡说八道蒙人,而是有着严格的操作程序,其中有相当多的指标是非常客观的,不许随意歪曲的。卜筮具有相当的准确性,而这种准确率绝不是凭主观猜测所能达到的。一一也就是说,卜筮系统必须具有极其广泛的适用性才能满足复杂的预测需要;进而可以推断,卜筮系统实际上抓住了足够众多的事物之间的共性:共性反映了本质的联系。如果这种推断能够成立,则"易传"(关于"周易"的使用“说明书”)被认为是"周易"哲学思想的概括和总结,也不纯是误会。我们不妨如此对待:站在"周易"本经的角度,本经为卜筮而设,"易传"是使用说明书;站在"易传"的角度,"周易"本经是"易传"哲学思想的载体,卜筮是"周易"哲学思想的具体应用。既然如此,学习卜筮离不开"易传"的指导,而学习"易传"的哲学思想却可以抛开卜筮吗?二、群经之首,设教之书 "庄子.外篇.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