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八卦易经的易学思维

从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来说,自从有人类开始,我们的祖先在与大自然长期抗争中,“仰观俯察”,不断的经验积累总结,创造作出了以八卦易经为指导思想的思维科学文字语言。体现更具中国特色的易学思维学说。由此可以说明"易"学思维从一开始就将人类放在天地宇宙自然界中,统一考察自然,顺应自然,把握自然。

浅谈八卦易经的易学思维

从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来说,自从有人类开始,我们的祖先在与大自然长期抗争中,“仰观俯察”,不断的经验积累总结,创造作出了以八卦易经为指导思想的思维科学文字语言。
系辞传下卷二章曰:“古者包奘现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其四章曰:“"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它充分说明"易"学的产生是以天地间万事万物的变易道理为准则的;能够包含天地间万事万物的一切道理。瑞士哲学家荣格在"易经"英文再版前言中写道:“谈到世界人类唯一的知慧宝典,首推中国的"易经"”。时至社会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还没有发现有哪一类学科语言能够象"易经"”的哲理那样放之四海皆准的。其蕴涵精湛的哲理含盖了宇宙太极阴阳的变化规律,天地人三才合一的哲理,五行生克理论,对称互补的平衡、穷变通久的变化理论等。体现更具中国特色的易学思维学说。如观物取象的直观思维,取象类此的形象思维,类聚群分的逻辑思维,极数速变的象数思维,穷神知化的辩证思维,感而遂通的灵感思维等。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哲学理论,政治、军事、科技创造、医疗卫生及至道德修养等等,都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所谓“易”学,就是变化的学说,一切事物都存在于相应的时空关系中的,没有一个孤立存在的事物。因此人类必须在繁杂的变化环境中“知变”、“应变”、“适变”。求同存异、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促使人类和谐,平衡地不断向前发展。
一、天地人三才合一
系辞上一章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这是我们祖先对主观和客观关系的一种哲学概括。又系辞下十章曰:“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地道焉,有人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道有变动,故曰“爻、爻有等、故日物、物相杂、故日文、文不当、故吉凶生焉”。又如在说卦传第二章曰:“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曰阳,立地之道曰刚曰柔;立人之道曰仁曰义。”由此可以说明"易"学思维从一开始就将人类放在天地宇宙自然界中,统一考察自然,顺应自然,把握自然。同时说明了人类不是孤立存在的,也绝对不能孤立,否则就无从谈起人类了。
我们的祖先既认识到天地人三者统一性一面,同时又意认到人类社会与之相对独立性的一面,古人荀子就曾明确指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纣亡。”它充分说明了人类社会发生发展兴衰交替与宇宙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也早已认识到人类社会与天地间有相对独立性的一面,但不能超越客观规律,就象一辆高速奔驰的汽车,它一但发现障碍物来个急刹车,那么坐在车上的人就不那么安稳了,甚至车毁人亡。人类社会与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哲理亦是如此。它们要保持相对平衡,一但失衡将给人类与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和破坏。如疾风暴雨、洪水暴发、地震、地质变化,人类战争等等反常现象,都在说明万事万物不可失去平衡。因此我们在尊重客观规律,认识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保护自然,保护好生态平衡,使人类在自然界中生存得更好,发展得更好。

上一篇:易学与中国医理
下一篇:周易断卦之法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