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汶大学,在哪?知名校友都有谁?

鲁汶大学拥有"比利时国家大学"的美誉,也是欧洲最古老及最受人尊敬的大学之一。鲁汶大学于1425年在教皇马丁五世的授权下建立,拥有近600年的悠久历史,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天主教大学,同时也是低地国家中最古老的大学。1968年,因比利时荷兰语区和法语区矛盾激化,导致原鲁汶大学分裂。前者留在原址鲁汶市,后者绝大部分系迁往新建的校区。

鲁汶大学(拉丁文:Universitas catholica Lovaniensis;荷兰文:Katholieke Universiteit Leuven;英文:Catholic University of Leuven)全称天主教鲁汶大学,缩写KU Leuven,是比利时最高学府 ,欧洲十大名校之一,也是欧洲最久负盛名的研究型综合大学之一,是欧洲研究型大学联盟、同一个欧洲大学联盟、科英布拉集团、Europaeum、欧洲大学协会等高校联盟成员。

1、学校介绍


鲁汶大学拥有"比利时国家大学"的美誉,也是欧洲最古老及最受人尊敬的大学之一。鲁汶大学于1425年在教皇马丁五世的授权下建立,拥有近600年的悠久历史,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天主教大学,同时也是低地国家(荷兰王国、比利时王国、卢森堡大公国)中最古老的大学。1968年,因比利时荷兰语区和法语区矛盾激化,导致原鲁汶大学分裂。1970年,原鲁汶大学正式分裂成两所大学:鲁汶大学(荷兰语)与新鲁汶大学(法语)。前者留在原址鲁汶市,后者绝大部分系迁往新建的校区。英文中的University of Leuven和中文中的鲁汶大学通常是指位于荷兰语鲁汶大学(KU Leuven),而分裂出的法语新鲁汶大学则称为University of Louvain,缩写为UCLouvain,法语原文为Université catholique de Louvain。

鲁汶大学当今世界上最好的大学之一。许多年来,它始终排名欧陆前列。作为欧洲研究大学的领头人及欧洲研究大学联盟 (the League of European Research Universities – LERU) 的共同创始人,鲁汶大学提供了广泛的英语项目,这些项目得到高品质的跨学科研究的支持,并在大学和国际知名的医院予以实施。作为一所以国际为导向的大学,鲁汶大学继承了一个世纪来好客的传统。得益于大学间学生与教师的紧密合作与交流,鲁汶大学极大的促进了欧洲及至世界的文化与科学的发展和知识的传播,在比利时乃至整个欧洲的学术界拥有绝对的权威。比利时的政府多位部长均在该校兼职任教。

鲁汶大学处于领先地位的研究领域有:半导体、微电子及纳米技术、法学、哲学、神学及宗教学、建筑学及古建筑保护、电气与电子工程、生物信息学、统计学、干细胞研究、临床医学、医学影像、神经系统、运动治疗和康复、心理学、教育学、遗传学、文化及艺术史、地质学、食品科技、金融和计量经济学、会计学、欧盟研究、汉学、机械工程、语言学以及密码学等。

2、历史沿革


鲁汶大学创立于1425年,在1835年曾改名为国立鲁汶大学(Rijks Universiteit Leuven, RUL, 1815-1835),1968年,由于比利时荷兰语区和法语区的民族矛盾日趋激化,说法语的院系从位于荷兰语区的原鲁汶大学分离出来独立成为新学校。KU Leuven则在比利时的荷兰语区保留数百年来的学校原址,而UCL搬到比利时的法语区奥丁尼斯称为法语天主教鲁汶大学。

初创

1425年是教会禧年,在第四代布拉班特公爵约翰的提议下,罗马教宗马丁五世于12月9日诏令建立天主教鲁汶大学。鲁汶大学初创时期教授主要来自巴黎大学、科隆大学和维也纳大学,并设有文学院、法律学院和医学院。1432年,增设神学院。后来规模逐渐扩大,学术声望也明显提高。许多著名学者也来此执教。

折叠文艺复兴

16世纪大人文学者伊拉斯谟在鲁汶大学执教,并于1517年创建了三个语言学院,研究希伯来文、拉丁文与希腊文,使鲁汶大学成为当时欧洲人文主义研究的中心。富有改革精神的教宗哈德良六世也曾是鲁汶的教授。哲学家尤斯图斯·利普修斯也曾在这里执教过很多年。鲁汶大学的科学传统源于数学家弗里西斯,他培养了很多科学家,如地图学者墨卡托,他的绘制地图方法至今仍在使用;植物学家多多恩斯和现代解剖学之父维萨留斯也在鲁汶学习或执教过。

鲁汶大学初建时,适逢比利时国运昌隆,大学发展迅速。但随后比利时先后经历西班牙帝国、奥地利、法兰西帝国、荷兰王国的统治。在西班牙统治时期,在今荷兰南部和比利时佛兰德地区爆发了尼德兰宗教战争,鲁汶大学因战火遭到严重破坏。奥地利统治时期,教育体制受奥地利的深刻影响,体制较为僵硬。

法国大革命

1797年鲁汶为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占领,法国政府镇压并关闭各种旧社会的机构,包含鲁汶大学以及其学院。大部分学校建筑被拍卖,部份则再利用为公家机关、军事设施、公共学校。

比利时独立

拿破仑一世战败后,1815年维也纳会议将今比利时土地划归荷兰王国,国王威廉一世利用旧鲁汶大学(Oude Universiteit Leuven, OUL)的旧校舍成立了新的国立鲁汶大学(Rijks Universiteit Leuven, RUL)。1830年,经历比利时独立战争,比利时从荷兰王国独立,成立比利时王国。1835年,九位有崇高威望的天主教枢机主持恢复了天主教鲁汶大学(Université Catholique de Louvain, UCL)。

两次世界大战

由于比利时王国地处西欧心脏地带,历代均为交通要冲和兵家必争之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比利时都未能幸免,被德国二度占领,鲁汶大学亦经历浩劫,其中著名的图书馆两次被焚为灰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得以重建。

进入现代以来,由于比利时处于德、法之间,使得鲁汶大学饱受战争之苦。1914年,大礼堂和图书馆被德国人烧毁,三十万册书籍化为灰烬。战后在美国和国际组织资助下,重建了图书馆。不幸的是,二战中图书馆再次被焚。九十万卷书只剩下一万五千卷,整个学校受到极大破坏。二战以后才又重新恢复,学生人数逐年增加。

战后

1954年,在皇室许可下,鲁汶大学于比属刚果建立分校--刚果鲁汶大学(University of Lovanium)。刚果于1960年独立,1971年,刚果鲁汶大学和其他两所大学被合并为国立萨赫大学(Université Nationale du Zaïre, UNAZA)。

1968年开始,学校再次受到政治影响,说荷兰语的教授和学生要求将说法语的人士赶出学校,两方发生严重冲突。当时的比利时首相范登·博埃南不同意学校分裂,结果比利时政府中有八位弗拉芒族的大臣自主离职,导致内阁空虚;范登·博埃南无力支撑局面,不得不宣布辞职。新大选之后,比利时政府最终作出裁决:天主教鲁汶大学一分为二。

1970年,天主教鲁汶大学正式分裂成两所大学: (荷兰语)鲁汶大学 (KUL)(简称荷兰语鲁汶)与(法语)鲁汶大学 (UCL)(简称法语鲁汶)。前者留在原址,后者绝大部分系迁往新建的新鲁汶,其医学院迁往布鲁塞尔附近。

3、吉祥物


福斯克是位于大学城鲁汶市中心的一座雕像,位于Rector De Somerplein 前。他的全名是Fons Sapientiae,拉丁语为智慧之源。 Fonske由雕塑家Jef Claerhout设计,并于1975年在鲁汶大学成立550周年之际捐赠给了该市。这个形象代表了一个学生,在读一本书,智慧像水一样源源不断地流入他的脑袋。但这个说法是后来被给予雕像的。据雕塑家Claerhout说:"这是一个雕塑,他在头上倒水,并研究它的特性"。学生组织不同意,并认为这是喝酒学生的漫画。最终这个雕像改名为"智慧之源"。

关于这一雕像,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则有着不同的有趣解读,比利时学生认为其反映了鲁汶大学的日常生活:一边读书一边畅饮各色啤酒;因其从杯子向脑中倒入源源不断的清水,中国学生戏称其为"脑袋进水";因鲁汶大学较大的课业压力和严格的考试制度,英国学生则喜欢称其为"辛酸的泪"(full of my tears)。

像布鲁塞尔的撒尿小童小于廉一样,Fonske偶尔会穿着有庆祝活动的衣着。

4、著名校友


赫尔曼·范龙佩比利时首相、欧洲理事会常任主席 翁文灏,中国地质学之父、近代石油工业之父 阿尔弗雷德·卡斯特勒,196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曾在鲁汶大学从事研究 克里斯汀·德迪夫,197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从鲁汶大学毕业并任教 阿尔伯特·克劳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鲁汶大学教授 南怀仁,字敦伯,又字勋卿 Ferdinand Verbiest (1623-1688) 清初最有影响的来华传教士,康熙的科学启蒙老师.精通天文历法、擅长铸炮,官至工部侍郎。为近代西方科学知识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卓越贡献。 杨·史丹东克(Jan Standonck) (1454 - 1504), 神父,罗马天主教的改革运动者,巴黎大学蒙特鸠学院院长,鲁汶大学史丹东克学院创办人。 亚德利安·弗罗礼松·布因思(Adriaan Floriszoon Boeyens) (1459 - 1523), 罗马天主教教宗艾德里安六世,鲁汶大学教皇学院创办人,神圣罗马帝国国王查理五世的老师. 德西德里乌斯·伊拉斯谟(Desiderius Erasmus) (1466 - 1536), 文艺复兴哲学家与神学家,人文主义者. 杰哈德斯·麦卡托(Gerardus Mercator) (1512 - 1594), 地图学家,发明麦卡托圆柱投影法. 安德烈亚斯·维萨留斯(Andreas Vesalius) (1514 - 1564), 现代解剖学之父. 蓝伯特·多东斯(Rembert Dodoens) (1517 - 1585), 植物学家.朱斯特斯·李普修斯(Justus Lipsius) (1547 - 1606), 人文主义者。 贝纳德·杜·德·德·西吉尼(Bernard du Bus de Gisignies)(1808年-1874年),法律,政治家,鸟类学家和古生物学家。 希波利特·范·佩内(Hippoliet Van Peene,1811-1864年),医师兼剧作家,创作了佛兰德国歌De Vlaamse Leeuw的歌词 Antanas Baranauskas(1835-1902),波兰立陶宛诗人。 阿尔布雷希特·罗登巴赫(Albrecht Rodenbach)(1856-1880),诗人。 查理·让·德拉瓦莱·普桑(1866-1962),证明了素数定理的数学家。 弗朗斯·范考维拉(Frans Van Cauwelaert)(1880年-1961年),政治家。 富尔顿·J·希恩(Fulton J.Sheen,1895年-1979年),美国电视名人,传教士和作家。 拉斐尔(RafaelÁngel)卡尔德隆·瓜迪亚(1900-1970),医师,社会改革者,哥斯达黎加总统(1940-1944) Victor Delhez,(1902年-1985年),雕刻师和艺术家。 奥托·冯·哈布斯堡(Otto von Habsburg)(1912-),现为哈布斯堡家族的负责人。 汤于翰(1912 - ),中国癌症医学家 . 彼得·德·桑莫(Pieter De Somer) (1917 - 1985), 荷语天主教鲁汶大学(Katholieke Universiteit Leuven)第一任校长. Christian de Duve(1917-),因发现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组织而获得1974年诺贝尔医学奖。 安东·范·怀尔德罗德(1919-1998),佛兰芒活动家和作家。 Aster Berkhof,(1920年-),佛兰芒作家。 玛拉基·马丁(Malachi Martin,1921-1999年),爱尔兰作家。 Antoon Vergote(1921-),宗教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和心理分析家(也被称为Antoine Vergote)。 扬·扎普鲁德尼克(1924-),白俄罗斯裔美国历史学家和诗人。 Geza Vermes(1924-),宗教史学家,《死海古卷》专家。 Nguza Karl-i-Bond(1938-2003),著名的扎伊尔政治家。 巴基斯坦冶金学家Abdul Qadeer Khan(1936-)被视为巴基斯坦核武器计划之父。 Emile Boulpaep(1938-),医学博士,比利时美国教育基金会主席。 皮耶·范·瓦恩伯格男爵(1938-),经济学,德瓦兰德总统。 Bernard Lietaer(1942-),经济学家和作家。 亚瑟·乌伦斯(1946-),化学和经济学,商人 阿菲夫·萨菲(Afif Safieh,1950年-),巴勒斯坦外交官。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