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大学在哪?著名人物有谁?

剑桥大学是英语世界中第二古老的大学,前身是一个于1209年成立的学者协会。1209年,牛津大学的两名经院派哲学家被控谋杀了一名妓女,牛津郡法庭将他们判处绞刑。两场大战之间的剑桥是一个快乐优雅和知识论争的地方,代表人物有伯特兰·罗

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勋衔:Cantab),是一所世界顶尖的公立研究型大学,采用书院联邦制,坐落于英国剑桥。 其与牛津大学并称为牛剑,是罗素大学集团成员,被誉为"金三角名校"和"G5超级精英大学"。 剑桥大学是英语世界中第二古老的大学,前身是一个于1209年成立的学者协会。

1、历史沿革


剑桥大学成立于公元1209年,最早是由一批为躲避殴斗而从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逃离出来的老师建立的。

12世纪,方济会修士、本笃会修士和圣衣会修士,来到这片平坦、潮湿的沼泽区定居,剑桥郡由此诞生。

1209年,牛津大学的两名经院派哲学家被控谋杀了一名妓女,牛津郡法庭将他们判处绞刑。为了表示抗议,牛津教师们有一段时间停止授课,纷纷离去,其中一部分人来到了剑桥郡,创建了剑桥大学。

1225年左右,剑桥的教师们就从他们当中选出了一位校长,他的权力得到了亨利三世国王的批准,大学的自主管理就由此而来。不久之后,1233年,格雷戈尔九世教皇也批准了,这种教会特权牛津直到1254年才享受到,亨利三世及其继承人的法令确保了这两所大学的垄断地位。一直到19世纪,整整六百年,牛津和剑桥都是英国仅有的大学。欧洲其它地方没有哪里有这种垄断的。跟牛津一样,剑桥的这所大学一开始也没有自己的房子。他们在租来的房子里讲课和生活,哪里有地方就在哪里。大学生们从一开始就住在旅舍里,由店主负责监督。

1231年,亨利三世国王在授予剑桥教学垄断权。

1280年,在这种私人旅舍被有着自己的校舍和捐款的学院取代之前,全城已经有34家这种大学生公寓了,捐款能保证学院的持久性和独立性。

1284年,艾利修道院的休·德·巴尔夏姆主教创办了剑桥的第一所学院——彼得豪斯学院。直到学院有章程前它依照的都是牛津的早它20年的主教学院——墨顿学院的模式。剑桥毕业生从前就有最理想的就业机会,尤其是在1347~1348年的那场夺走了英国近三分之一人口的瘟疫之后,对受过良好教育的牧师、管理人员、法学家、医生的需求增加了。

1370年前后剑桥共有八所学院,大约20多家旅舍。整个大学有将近700人。剑桥早期的学院创建人绝对不只是教会人员。也包括国王和他们的女人,像伊丽莎白·德·克莱尔和彭布罗克伯爵夫人这样的上层贵族的太太,国家官员、商人、主教相当少。基督圣体学院的监护人最为特殊,它是剑桥(和牛津)唯一一座由城市的两个行会共同创办的学院,这期间大学建起了它的第一幢自己的大楼,有课堂、会议室、图书馆和管理大楼的老学堂(1350年-1475年)。别的学院都围绕着这些学院核心:克莱尔学院、三一学堂、冈维尔学堂。

1500年前后,剑桥有十几所学院,大多数位于高街和剑河之间,南起已经位于城墙外的特兰平顿门旁的彼得豪斯学院,北至后来的三一学院和圣约翰学院的所在地。当人文主义思想也随着印刷术传播开来。欧洲这场古典精神的伟大复兴运动最杰出的代表是来自鹿特丹的伊拉斯谟。

从1511年到1514年他住在女王学院,教授神学和希腊语,写作,翻译,出书,通信,有着无人能及的旺盛精力和优雅文风。伊拉斯谟对于剑桥不仅仅是一名布道者。原始资料研究取代了中世纪的经院哲学。重心从神学转到了雄辩术,从培养牧师转到了培养有学问的国家栋梁。从此以后,古代语言和文学在英国大学的教学课程里长期占有重要地位。剑桥人文主义者对希腊语和希伯莱语的兴趣带来了圣经和古代宗教著作的校勘版本。这里也是改革的温床。将伊拉谟斯召来剑桥的那人是他的朋友约翰·费希尔,他在这一发展中起了关键作用。人道主义的教学计划,使得使剑桥大学在几年内上升为一所欧洲级别的大学,首先是和牛津处于同等水平。尽管亨利希八世本人从来没有对剑桥产生过特别的兴趣,却向大学捐赠了五个王家教授席位,这属于时代和它的火焰式国王的自相矛盾。在这个突破的时代,王室需要牛津和剑桥充当可靠的管理人、法学家和牧师的储备室,充当政府的学院支柱。因此,亨利希八世本人最终于1546年创办了一所学院,将两座较老的学院合并成一座规模更大、超过了迄今所有学院的新学院——三一学院,这不仅仅是贵族自由的标志。至今它仍是剑桥唯一的一所不由院士选举、而由王室根据首相的提议任命院长的学院。

1614年詹姆斯一世留宿三一学院时,整个学院里禁止吸烟,因为众所周知,这位国王厌恶吸烟。为了供他消遣,教师们安排了一场哲学戏,一场有关“狗们是否进行三段论”问题的辩论表演。最后得出结论,狗不能思维。那位君主听后说,他的狗是例外。教师们钻牛角尖地高声附和。毫无疑问,剑桥是一个精神活跃的地方,充满神学和政治的辩论,获益匪浅的不光是年轻的弥尔顿。在悉尼·苏塞克斯学院,学生奥利弗·克伦威尔接触到了加尔文教的思想,1640年他以一票的优势代表剑桥被选进了议会――“那唯一的一票既毁了教会也毁了王国。”圣约翰学院的院士、诗人约翰·克利夫兰议论道。

1643年克伦威尔返回来,将学院变成了军营,将剑桥变成了东英吉利议会运动的司令部。大多数院长丢掉了他们的官职,有一半院士,共200多人,被解雇了。在君主制复辟之后,统一行为又恢复了英国的旧规定。王室的宠儿被指派来担任大学校长。在此期间,能够以笛卡尔的坚定不移进行研究和教学的不光是剑桥的柏拉图主义者们,一个自由宗教哲学组织:“道理是主的烛光。”信仰寻找理性的理由,理性发现了一种新的宗教——自然科学。伦敦皇家俱乐部(1660年)成立后设立了数学、化学和天文学的教授席位,艾萨克·牛顿这颗明星在剑桥上空闪耀。

18世纪,王室和议会进一步听任大学自主管理。教师和学生们干他们最想干的事:学习、享乐。1800年左右,剑桥(和牛津)的名声受到损害。另外两所大学超过了它 们,尤其是在自然科学方面:苏格兰的爱丁堡大学和德国的哥廷根大学,那是乔治二世创办的大学,不久就成了汉诺威人最著名的大学。另外,在英格兰也首次出现了竞争对手,德勒姆大学(1832年)和伦敦大学(1836年),“牛剑”失去了它的垄断地位。同时大学生的人数却在上升。发达起来的资产阶级的中等阶层需要新的培养场所。在维多利亚王朝这一越来越工业化和商业化的社会里,剑桥也感觉到必须帮忙,应该改革了。一位科堡-高塔王子、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阿尔伯特推动了这次改革。

1847年,剑桥大学以微弱的多数将这位不受欢迎的德国人选为校长。1871年,又一项法律结束了对不信奉英国国教者的歧视。1861年,人们注意到了第一位已婚教师,这显示剑桥大学在渐渐地脱离中世纪。1860年前这所大学正式取消了禁止院士结婚的规定。由于各学院有权自主决定此事,直到1880年之后,院士们的结婚愿望才取得了成功。这给剑桥带来了一场建筑和婴儿的小小兴旺。

1870年,当时的大学校长,威廉·卡文迪什,德文郡的第七代公爵,资助了一个实验物理学教授席位和一所实验室,两者都是以他的一位祖先、物理学家亨利·卡文迪什的姓氏命名的。那是自然科学辉煌发展的开始。19世纪剑桥人口增加了四倍,居民人数将近五万。永远年轻、迷人的鲁珀特·布鲁克的精神,美人和智者围聚在他周围,一个撑船比赛、五朔节集会和布鲁莱利口酒的世界。两场大战之间的剑桥是一个快乐优雅和知识论争的地方,代表人物有伯特兰·罗素、梅纳德·凯恩斯、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哲学、经济和自然科学发达,学生戏剧和道德科学俱乐部赫勒蒂克斯或所有俱乐部中最高档的使徒俱乐部等辩论协会也很兴旺。希特勒的上台让这些争论变成了血淋淋的现实。弗吉尼亚·沃尔夫的侄子朱利安·贝尔及其朋友约翰·康福德就属于在西班牙内战中阵亡的年轻的剑桥志愿者,书包里装着《资本论》。

1933年后,很多大学生和教师觉得马克思主义是唯一值得钦佩的选择。国王学院的院士、历史学家埃里克·霍布斯鲍姆甚至直到1990年都还是共产党员。大学援助委员会是个于1933年开始工作的援助组织,当时,在它的帮助下,首先是流亡的自然科学家在剑桥找到了避难所,其中有维也纳化学家马克斯·佩鲁茨,他于1947年建立了享誉全球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因为他的毕生事业,对血红蛋白的研究,佩鲁茨于1962年和他的同事约翰·肯德鲁一起荣获诺贝尔奖。今天剑桥大学共有31所独立自治学院,约一万九千名学生。新建的学院里有些是纯粹的研究生院:达尔文学院、沃尔夫森学院、克莱尔学堂。这一发展始于1934年新建的大学图书馆,到20世纪末就在城西出现了一个新校园。

2009年,剑桥大学举行了隆重的校庆,纪念建校800周年。

2013年,开始在剑桥市的西北部建设新的区域。

2016年,剑桥大学图书馆纪念建馆600周年。

2019年3月,英国剑桥大学官网信息,剑桥大学可以接受中国高考成绩,不过要求考生成绩达到所在省名次排名前0.1%,同时要达到申请专业的语言要求,通常情况下雅思是要求7分。

2、管理机制


剑桥大学实际上只是一个组织松散的学院联合体,各学院高度自治,但是都遵守统一的剑桥大学章程,该章程是由大学的立法机构起草通过的,每年还会修订。剑桥大学只负责考试与学位颁发,而招收学生的具体标准则由各学院自行决定,并自行招生。剑桥的31所学院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只有10万人左右的小镇里。这些学院建于不同的时代,最早的已有七、八百年历史了。就像它们的建筑一样各具特色。

Colleges(学院)

大学与学院虽相辅相成,却是不同的实体,在经济上也是独立的。大学是公有制,由国家拨款,而学院则为私有,自谋生路,自负盈亏。大学负责研究生的,而学院则负责本科生的招生,数量则由大学统一规划。所有学生的教学是由大学负责的,而学院负责学生的生活和本科生的业余辅导。每年年底,大学按照各学院本科生的成绩,按一定规则打分,把学院排队,促使学院之间相互竞争。大学内部管理由各个部门独立进行,少数的对外事务由大学中央机构委派代表处理。

The Chancellor(校长)

剑桥大学的校长是由学校参议院选举产生的,一般都由社会上受人尊敬、有名望的人担任。校长一职是象征性的,校长很少介入大学事务,一般只负责颁发荣誉学位和出席学校的各种庆典等,虽然他也可以给副校长和大学管理人员提供建议。现任校长是大卫·塞恩斯伯里(又称:特维尔的塞恩斯伯里男爵)。

The Vice-Chancellor(副校长)

副校长是大学实质的学术和行政首脑,任期为7年。现任(第346任)副校监是斯蒂芬·杜普教授。

The Regent House(摄政机关)

摄政院是大学的管理机关,拥有选举权,可以制订或修改学校规章、章程,投票任命副校长、大学会议成员、颁发学位和荣誉学位。成员超3800名,包括大学管理人员、校长和研究员(Fellow)。

The Senate(参议院,或上院)

参议院选举大学的高级管理人员,由摄政机关的全部成员,以及剑桥博士、硕士学位获得者组成。

The Council(委员会,或下院)

委员会是政策制定和执行机构,定期向摄政院汇报工作、报告大学普遍关注的问题,并通过大学官方杂志将问题公布。

委员会担负施政的责任,它为大学明确使命,做好规划并管理资源。它还处理大学和学院之间的关系。

委员会由16名学术成员,4名外部成员和3名学生成员组成。副校长任委员会主席。

决策规则

决策的制定分两种:第一种是较简单、意见同意的动议(如任命校长和大学人员),一般都由大学会议提出,发表在剑桥校刊上发表公告,如果在10天内没有一定数目的摄政院成员反对,就算通过。而如果是由大学会议以外人士提出的比较复杂、重大的动议,则也是由提案人先将动议发表在校刊上,然后举行公开辩论,最后在提案人考虑过所有意见后,建议摄政院修改提案,然后再发表在校刊上,如10天内无一定数目的摄政院成员反对就算通过。但如果有一定数量的成员认为有必要,则摄政院需举行投票。投票是通过邮寄方式完成的。当摄政院召开会议时由校长主持,如果校长不在则由副校长主持,如副校长也缺席则由其指定的某一学院院长主持。一般都不必开会就可解决,但每年6月份必须召开4次会议,核准学位的颁发。

3、学制安排


剑桥大学共有全日制学生19000余名,其中有超过12000名的本科生,及超过7000名的研究生。70%的研究生来自其它大学,研究生中38%是欧盟以外的留学生,全校学生中女生占46.7%;全校各专业、各年级留学生总人数美国留学生最多大约680名,来自中国的次之约620人。剑桥大学的辍学率是全英国最低的(英国为1%,德国为50%左右)。

剑桥大学的本科生一般是三到四年。如果三年拿到学士学位后就参加工作,一年以后也可以在工作岗位上再交论文,直接申请MA学位。哲学硕士(MPhil, Master of Philosophy,旧称副博士)是剑桥和牛津的一个稍具特色的学位,在剑桥多为一年的课程加论文。

剑桥的哲学硕士如果课程的考试成绩和论文成绩(一般是五到六个考核)平均超过67或70分(因专业不同),可申请攻读博士,再读三年可获得博士学位。

MPhil和普通硕士的区别有三个:

其一,副博士的一年或两年时间是可以计算到博士的时间,而从硕士直读博士,是至少需要三年时间;

其二,如果最终成绩符合读博要求,学校可以提供开放的时间,在有效时间内(如两年),随时可去上学,再继续博士学业;

4、杰出校友


剑桥大学许多杰出校友,包括118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因为计算标准的不同,学校自己数的是107)、4名君王、15名英国首相、至少30位来自爱尔兰、印度、澳洲、南非、东南亚、韩国、波兰、约旦等国家或地区的总统、总理,更有如牛顿、达尔文、凯恩斯等近现代科学的开创者:

数学:巴罗、爱德华·华林、哈密尔顿、哈代、艾伦·贝克、克劳斯·费里德里希·罗斯、恩里科·庞比里、西蒙·唐纳森、约翰·汤普逊、博切尔兹、高尔斯、麦克马兰、怀尔斯、温德林·沃纳、考切尔·比尔卡尔、迈克尔·阿蒂亚

物理学:吉尔伯特、赫歇尔、托马斯·杨、牛顿、开尔文、斯托克斯、麦克斯韦、瑞利、汤姆生、卢瑟福、福勒、威廉·亨利·布拉格、威廉·劳伦斯·布拉格、查尔斯·格洛弗·巴克拉、玻尔、康普顿、威尔逊、理查森、狄拉克、玻恩、奥本海默、奥利芬特、霍伊尔、爱丁顿、布莱格、勒梅特、查德威克、拉莫尔、弗兰克·惠特尔、乔治·佩吉特·汤姆森、爱德华·维克多·阿普尔顿、帕特里克·布莱克特、塞西尔·弗兰克·鲍威尔、欧内斯特·沃吞、杰弗里·泰勒、乔治·巴彻勒、霍金、迈克尔·格林、布赖恩·约瑟夫森、安东尼·休伊什、马丁·赖尔、莫特、菲利普·安德森、彼得·卡皮查、阿卜杜勒·萨拉姆、史蒂文·温伯格、钱德拉塞卡、威廉·福勒、诺曼·拉姆齐、霍西金斯、戴维·索利斯、邓肯·霍尔丹

化学:卡文迪许、阿彻·约翰·波特·马丁、理查德·劳伦斯·米林顿·辛格、亚历山大·罗伯兹·托德、弗雷德里克·桑格、约翰·肯德鲁、马克斯·佩鲁茨、罗莎琳德·富兰克林、多萝西·克劳福特·霍奇金、罗纳德·乔治·雷伊福特·诺里什、乔治·波特、彼得·米切尔、沃特·吉尔伯特、阿龙·克卢格、约翰·沃克、约翰·波普、麦克德尔米德、理查德·施罗克、钱永健、拉马克里希南、迈克·莱维特、理查德·亨德森、格雷戈里·温特

生物学:达尔文、高尔顿、霍普金斯、费希尔、谢灵顿、埃德加·阿德里安、沃森、克里克、珍·古道尔、亨利·哈利特·戴尔、艾伦·劳埃德·霍奇金、安德鲁·赫胥黎、罗德尼·罗伯特·波特、保罗·格林加德、蒂姆·亨特、约翰·萨尔斯顿、悉尼·布伦纳、马丁·埃文斯、布兰克本、罗伯特·爱德华兹、约翰·格登

医学:哈维、阿奇博尔德·希尔、圣捷尔吉·阿尔伯特、恩斯特·伯利斯·柴恩、霍华德·弗洛里、汉斯·克雷布斯、阿兰·麦克莱德·科马克、乔治斯·克勒、色萨·米尔斯坦、特伦斯·英格里希

地质学:塞奇威克、查尔斯·莱尔、席基威克

人类学:詹姆斯·弗雷泽、布朗、亚当·库柏、艾德蒙·李区、玛格丽特·米德、玛玲·川普、格列高里·贝特森

经济学:马尔萨斯、杰文斯、马歇尔、庇古、凯恩斯、丹尼斯·霍尔姆·罗伯逊、琼·罗宾逊、斯拉法、尼古拉斯·卡尔多、希克斯、阿罗、詹姆斯·爱德华·米德、吉拉德·德布鲁、斯通、詹姆斯·莫里斯、阿玛蒂亚·森、斯蒂格利茨、张夏准、达斯古普塔、埃里克·马斯金、安格斯·迪顿、奥利弗·哈特

信息科学:查尔斯·巴贝奇、图灵、狄克斯特拉、莱斯利·瓦利安特、罗宾·米尔纳、詹姆斯·威尔金森、莫里斯·威尔克斯、彼得·诺尔、威廉·凯亨、戴密斯·哈萨比斯、杰弗里·辛顿

文学:埃德蒙·斯宾塞、乔治·赫伯特、约翰·邓恩、安德鲁·马维尔、弥尔顿、马洛、华兹华斯、柯勒律治、约翰·德莱顿、托马斯·格雷、拜伦、丁尼生、萨克雷、豪斯曼、塞缪尔·佩皮斯、鲁伯特·钱纳·布鲁克、托马斯·厄内斯特·休姆、特德·休斯、希尔维亚·普拉斯、约翰·戴登、克莱夫▪刘易斯、爱德华·摩根·福斯特、拉尔夫·本奇、贝克特、阿瑟·戴维·韦利、帕特里克·怀特、沃莱·索因卡、彼得·谢弗

哲学:伊拉斯谟、培根、惠威尔、罗素、怀海德、穆尔、亨利·西季威克、约翰·麦克塔格特、查利·布罗德、弗兰克·拉姆齐、约翰·威兹德姆、维特根斯坦、冯·赖特、伊丽莎白·安斯康姆、内维尔·凯恩斯、奥罗宾多·高斯、约翰·维恩、奎迈·安东尼·阿皮亚、西蒙·布莱克本、苏珊·哈克、克里斯平·赖特

史学:特里维廉、李约瑟、贝尔纳、伊恩·霍金、昆廷·斯金纳、崔瑞德、史景迁、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张磊夫(费正清仅在此查过资料)

政治:克伦威尔、爱德华·蒙塔古、托马斯·格雷沙姆、罗伯特·沃波尔、托马斯·佩勒姆·霍利斯、查尔斯·沃森·文特沃斯、奥古斯都·亨利·菲茨罗伊、爱德华七世、小威廉·皮特、斯潘塞·帕西瓦尔、查尔斯·詹金逊、弗雷德里克·约翰·罗宾逊、查尔斯·格雷、威廉·兰姆、乔治·汉密尔顿·戈登、亨利·约翰·坦普尔、乔治六世、彼得二世、亚瑟·贝尔福、亨利·坎贝尔·班纳曼、斯坦利·鲍德温、奥斯丁·张伯伦、蒙巴顿、阿瑟·威廉·特德、埃德蒙·巴顿、斯坦利·布鲁斯、穆罕默德·希达亚·乌拉、法赫鲁丁·阿里·艾哈迈德、尚卡尔·达亚尔·夏尔马、尼赫鲁、英迪拉·甘地、拉吉夫·甘地、曼莫汉·辛格、巴宇、卡瓦贾·纳兹穆丁、厄斯金·奇尔德斯、约翰·史坦贝克、玛丽·罗宾逊、玛丽·麦亚烈斯、金大中、东姑阿都拉曼、李光耀、柯玉芝、李显龙、玛格丽特二世、索菲娅王妃、久子王妃、菲利普亲王、查尔斯王子、耶日·布泽克、奥恩·哈苏奈

法律:格兰维尔·威廉姆斯、詹姆斯·斯蒂芬、爱德华·柯克、威伯福斯

宗教:约翰·费希尔、威廉·廷代尔、休·拉蒂默、托马斯·克兰默、本杰明·惠科特、尼古拉斯·雷德利

教育:约翰·哈佛、艾米丽·戴维斯、约翰·巴德利、菊池大麓

商业:查理·劳斯

体育:亨利·德温顿(足球剑桥规则制定者)、约翰·思林(同上)、乔治·马洛里、哈罗德-亚伯拉罕、基拉宁

艺术:詹姆斯·梅森、伊恩·麦克莱恩、伊莲诺布罗、米瑞安·玛格莱斯、约翰·克里斯、德里克·雅各比、迈克尔·雷德格瑞夫、格雷厄姆·查普曼、西蒙·拉塞尔·比尔、埃玛·汤普森、斯蒂芬·弗雷、休·劳瑞、艾瑞克·爱都、蒂尔达·斯文顿、桑迪·牛顿、乔基·亨莉、蕾切尔·薇姿、汤姆·希德勒斯顿(抖森)、埃迪·雷德梅尼(小雀斑)、丹·史蒂文斯、苏·帕金斯、史蒂文·普莱斯、艾尔姆支雷

中国校友

沈敦和:我国红十字会创建者,山西大学创建者之一

高恩洪:民国交通总长、教育总长,中国海洋大学创建者

丁文江:我国地质学奠基人之一

颜任光:我国实验物理学奠基人,海南大学及全国首个科学仪器公司创建者

蔡翘:我国生理学奠基人之一,院士

徐志摩:著名诗人

温源宁:文学家、教育家

朱物华:无线电子学家、水声工程学家、教育家,院士,(访学)

赵忠尧:我国原子能事业、核物理和高能物理奠基人,院士,(访学)

邵洵美:”新月派“诗人、出版家、翻译家

束星北:场论物理学、气象学、海洋物理学家,我国首部雷达研制者

陈立:我国工业心理学创始人,杭州大学(浙大前身之一)校长

霍秉权:我国高能物理、核物理奠基人之一,郑州大学创建者之一

华罗庚:我国解析数论创始人,院士

童第周:我国实验胚胎学创始人,院士,(访学)

伍连德:公共卫生学家,协和医院、医学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解放军202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创建者

吴恒兴:我国临床肿瘤学、放疗学奠基人,医科院肿瘤医院、复旦大学肿瘤医院创建者

王应睐:我国生物化学奠基人,院士,世界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邹承鲁:我国生物化学奠基人,院士,世界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李林:高能物理学家、院士

曹天钦:我国生物化学奠基人,院士,世界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朱既明:我国病毒学、生物制品学、预防医学奠基人,院士,我国首次合成抗生素——青霉素

李国鼎:抗战时期物理学家、台湾经济科技发展领导者

萧乾:记者、著名作家、翻译家

张文裕:我国高能物理奠基人之一,院士,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开创者

王竹溪:我国热力学、统计物理奠基人,院士,汉字信息化开拓者

戴文赛:我国天体物理学奠基人之一

伍美锷:地理学家,院士

李旭旦:我国人文地理学、区域地理学奠基人

吴征铠:我国核化学、分子光谱学奠基人之一,院士

叶君健:著名翻译家、作家

张宗燧:统计物理、量子物理学家,院士

王鸿祯:我国古生物学、地质构造学奠基人之一,院士

刘佛年:教育学家,华东师范大学校长

张滂:有机化学家、化学教育家,院士

金庸:著名作家、政治评论家

温景嵩:气象学家,院士

袁亚湘:数学家、院士

赵白鸽:中国红十字会会长

邓亚萍:乒乓球14次世界冠军

秦晓:中信集团总经理、招商局集团董事长

戴东昌:交通部副部长

李源祥:平安集团总经理

张欣:SOHO创始人之一

李国宝:东亚银行主席

李国能:香港终审法院首席法官

李国章:香港中文大学校长、香港大学校委会主席

卢煜明:分子生物学家,英、美科学院院士

郭炳联:新鸿基地产主席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