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惟德玉文化博物馆,哪个文化时期的古玉勒子的收藏价值比较高?

谢谢邀请西安市惟德玉文化博物馆,玉勒子是玉组佩中的一个玉件,也称为玉管,玉握,真正的玉勒子应该是呈管状形制,中间有孔,束腰或鼓腰造型。虽然在文化时期都有出现,但是最具备代表意义的,我个人推荐西周时期的玉握----勒子。

谢谢邀请西安市惟德玉文化博物馆,玉勒子是玉组佩中的一个玉件,也称为玉管,玉握,真正的玉勒子应该是呈管状形制,中间有孔,束腰或鼓腰造型。虽然在文化时期都有出现,但是最具备代表意义的,我个人推荐西周时期的玉握----勒子。

西周中期,见虢国墓地考古发现

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一、其文化内涵逐步深厚,玉勒子虽然后人解读为玉器组佩中的物品,但其真实涵义还有争论,有人将其解读为早期的玉握,但是,目前在文化期考古遗址的挖掘中没有从手的这个部位出土的记载,所以是否就是文化期玉握还有争议,另外,文化期的玉握一般都是兽牙,到了商时期变成了贝类和玉鱼,也没有圆筒型玉勒子的实际出土记载,而且商代考古挖掘在手部出土的多以鱼型玉饰为主,可见玉握的发展和其真实作用和意义,还有待探讨。

西周中期 养得堂藏品

二、玉勒子在西周的时期,材质已经基本统一为和田玉质,从早期的素面到后来的满工纹饰,均代表着玉勒子的进化过程和演变,从这种纹饰的出现应该证明其功能的重要性逐步增加,但是这个阶段的玉勒子已经变为很重要的一件装饰用品,在震旦博物馆藏有一件西周时期的玉勒子,其造型就是两端平齐,中部束腰,但是此物被标注为“玉管”,并未以玉勒子为正名,而且此物上下均有穿孔,应有绳系在两端做装饰使用,表明系组佩中的一件装饰器物,见下图,其真实意义值得探讨。

两端带有穿孔的玉管,西周

三、玉勒子是西周中期时期最为鼎盛和繁荣的时期,不过博物馆的记载中还将其称之为“玉管”,在三门峡虢国墓地出土的遗址中,就有满是纹饰的玉管出土,这个时期的玉管才是真正符合玉握的条件,在手部位置出土,被考古学家称之为“玉握”的时期,这个阶段有满是纹饰,也有素面光洁的,成对出现,代表当时的丧葬习俗,勒子已经从组佩逐步演变成死后陪葬的装饰物品了。

西周时期的玉管

判断一件古玉是否是真品要从哪里入手?

你好,古玉的鉴定,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要结合沁色、纹饰、玉质、工痕和形制等综合判断,以上几种表现有一种不对就要小心了。要多观察了解真品古玉每个年代的用玉用工等特征,要烂熟于心,才会轻车熟路。

&明代白玉配

沁色分土沁、水银沁、血沁、铜沁等,不同的埋藏条件会体现出不一样的沁色,在环境复杂的墓葬还会出现五彩斑斓的沁色。这需要我们熟悉各个时期各地坑的沁色状态,了解人为沁色的制作原理和自然沁的生成原理。比如人为作色用可能是烟熏,有可能是煮色,牛毛沁的火烧油炸,自然沁的血沁的成因跟铁有关系而血没关系等。总之沁色是丰富多样的,人为沁和自然沁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

&宋代童子配饰的血沁,是由墓中的三价铁离子侵入玉石内部形成的。

再说纹饰,纹饰目前造假者不怎么会像以前一样去天马行空的随意臆造了,现在基本上都是按照图片上的真品一比一的复制,所以纹饰是完全跟古玉的纹饰如出一辙的。这时候我们就要结合沁色、工痕和玉质来综合判断了,一般新仿品为了加快制作时间,往往会留下现代机器的痕迹,这时候仔细观察,还是能发现破绽的。

&青铜陀具的出现,成就了商代的折铁线和西周的双阴挤阳线。

看工痕主要是根据各时期使用的工具和制作方式来判断是否为古时的慢陀反复打磨的痕迹,文化期的石质工具和前秦时期的青铜陀具以及汉代普及的铁制陀具的痕迹是有区别的,南北朝以前的跪式双人操作的工作台和唐代大量发展起来的脚踩动力的工作台表现出来的陀痕也是有区别的。

&转速较高的水凳制作工痕

最后我说说用玉,文化期的玉器所用玉料都是当地的类透闪石,也有蛇纹石和玛瑙等,文化期所用的地方透闪石一般没有白色的,大多为透闪石和角闪石含量差不多的青绿色透闪石。西北各文化用的透闪石则白色见多,也许跟昆仑玉是有一定关系的。真正的和田玉什么时候进入中原地区的,目前尚无定论,一说是周穆王西巡打通了和田玉路。

&地方透闪石玉

我们在买古玉时除了注意沁色、工痕等因素外,我觉得最最最重要的是玉质。玉质好,不论新老都是有市场价值,而且最关键的是,造假者绝不会用上好的和田翡翠等去造假,那样会把老本都赔光,所以只要玉质上乘,你就当新玉买,绝对不会吃亏。

&这么细腻润泽的白玉,不管新老都值得收藏。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