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话骂人顺口溜,北京话“你丫”算骂人吗?

据我所知,真正意义上说,“你丫”是骂人,而且还属于骂的非常狠的话。“你丫”完整的翻译过来就是,未婚生育出来的孩子。而现实生活中,不知什么人,在什么时候,掐头去尾地把这句原本是骂人的话,变成了俩字“你丫”。你说他是“京骂”也好,不耻的秽语也罢,“你丫”已然不是原来的意思了。

我是在北京生北京长大的东北话骂人顺口溜,今年六十多岁了。据我所知,真正意义上说,“你丫”是骂人,而且还属于骂的非常狠的话。

“你丫”完整的翻译过来就是,未婚生育出来的孩子。老年间,老北京人管未婚的女孩儿叫“丫头”,可见“丫头”生养孩子是何等的不耻,这个孩子又是多么卑微。

而现实生活中,不知什么人,在什么时候,掐头去尾地把这句原本是骂人的话,变成了俩字“你丫”。成为对非常熟悉和要好的人,或亲密无间的发小儿之间的口头语,瞬间就变成了,另一种亲昵的称呼,或开玩笑时不经意带出来的第二人称代名词了!

你说他是“京骂”也好,不耻的秽语也罢,“你丫”已然不是原来的意思了。既然几十年人们都能接受,并没有表现出极大的反感,也就没人较真儿了。

只要不是带有恶意的指责,只要说话的人,分清场合,被称呼的人别想太多就行了。

我想每个地方,都会有类似的情况,历史是漫长演变的过程,我们顺势而为,让历史给出正确的答案吧!

让你无法理解的东北方言是什么?

A——

麻雀:家巧。蜻蜓:妈灵。螳螂:刀啷。瓢虫:花大姐。黄鼠狼:黄皮子。

蒲公英:婆婆丁。泥鳅:泥了够子。改锥:螺丝刀子。竹筐:土篮子。平板三轮车:倒骑驴。

手指甲:手指盖。膝盖:波棱盖儿。眼屎:眵目糊。鼻屎:鼻涕嘎吧。口水:哈喇子。一巴掌:耳雷子。一拳头:一杵子,一电炮。颈椎:脖梗子。脂肪:囔囔踹。

上衣:布衫子。衣服口袋:挎兜子。

逛街:上该。市内:该里。马路边:马路牙子。今天:支个。这段时间:这城子。厨房:外屋地。厕所:猫楼。农村:屯子。角落:旮旯,墙犄角。

邻居:借比子。夫妻:姑母俩。老儿子:老旮瘩。客人:且。闲散人员:盲流子。哥们:老铁,铁子。

坐月子:猫下了,躺下了。痒痒:刺挠。疑问:嘎哈。说脏话:赖(三声)大飙。这地方:这旮瘩。债务:饥荒。出轨:搞破鞋。洗澡:搓搓皴。弄错:岔劈了。

B——

大小:中不溜。中间:当腰。差不多:八九不离十,差不离儿,大约摸,大其盖。偶尔:晃常,划察。

都算上,全部:拢共,整个浪,一股脑。

半尖不傻:二五眼,半吊子,二百五。半男不女:二椅子。

中午:晌午头子,晌户歪。晚上:下晚黑。

时间长:半天一晌。没完没了:没头没脑。多:老鼻子。完整:全乎。不完整,乱:葫芦半片,皮儿片的,半拉嗑唧,一堆一块的。

C——

滑冰:打出了滑。打滚:骨碌。磕破了:秃噜皮。动弹:顾涌。突然:罕么央,冷不丁。收拾屋子:拾掇。

哭:嚎丧。聊天:唠嗑。自言自语:默默叨叨。生气:急头白脸。思考:寻思。发怒:舞了豪疯。给别人话听:念秧儿,念三音子,敲边鼓。闲侃:扯犊子。回答:嗯呢。说话难听:三七旮瘩话。

照顾:经管。观察:撒么,踅摸。推搡:扒拉。说闲话:扯老婆舌。发愣:卖呆。抚摸:扒愣。放置:搁那。

逃跑:撩杆子。惹急了:尥蹶子。说人:怼的人。骂人:滚犊子。挑逗:撩赤。不理人:边拉去。瞎闹腾:作妖。装疯卖傻:半疯。

闹别扭:叽咯。夹菜:叨菜。喝酒:整两口。做饭:揍饭。打人:削他。讲理:掰扯。摔倒了:仰八叉。说话没主题:东扯葫芦西扯瓢。

D——

摊事了:粘连子。大方:敞亮。不着急:赶趟儿。小气:抠搜。故意:竟尹儿的。胆怯:打怵。根本:压根。吵嚷:吾吾扎扎,破马张飞。

白话:扒瞎,忽悠。舒服:得劲儿。喜欢:稀罕。重复说话:絮叨,磨叽。无聊:五脊六兽。心不静:闹挺。闲不着:东跑西颠。

不行:够呛,完犊子了。心里没底:悬的愣。主动:上杆子。可能:背不住。费劲:吭哧瘪肚。关键时刻:节骨眼儿。心情不好:憋屈吧啦。随性:吊儿郎当。

脏:埋汰。美:带劲。丑:磕碜。浪费:霍霍,糟尽。坚强:皮实。沉默:蔫巴。软弱:随裆尿裤,尿叽,孬包。

快点:撒冷的,麻溜的。张扬:嘚瑟,显摆。另类:格色,格路。臭美:浪搜的。马虎:毛愣。停顿:卡壳。跑得快:一溜烟儿。

五颜六色:花里胡哨。反复不定:秃露反帐。泥泞:稀能(四声)。不稳当:摘愣的。脾气不好:刺头儿,包楞的。

白痴:扬了二正,虎了吧唧,山炮。运气好:点儿正。有能耐:尿性,打腰。瞧不起人:嫌乎,熊色,损色。迷糊:五迷三道。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