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玉文化的起源,翡翠文化的起源地是哪里?

翡翠是玉文化的一种代表中华民族是一个爱玉的民族,具有七千年玉文化史,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玉文化、白玉文化和翡翠文化中国玉文化的起源。从古玉、白玉,一直到几百年前翡翠为世人广泛认可。玉石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形成了博大深厚的中国玉文化。经过历史岁月的浸染,逐步形成了我国特有的玉文化。

翡翠是玉文化的一种代表中华民族是一个爱玉的民族,具有七千年玉文化史,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玉文化、白玉文化和翡翠文化中国玉文化的起源。从古玉、白玉,一直到几百年前翡翠为世人广泛认可。玉石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形成了博大深厚的中国玉文化。

我们的祖先认为玉是一种充满魅力的美石,和大自然、宇宙有某种神秘的联系,因美而敬,因爱而惧。当先民们把那些色泽晶莹的美石,经过耐心细致的打磨,制成带有一定意味的形状用于祭祀和装饰,说明了人类独具的想象力和对美的追求,意味着人们思想中的信仰、寄托和审美。玉石具有的美丽和坚硬,与上古先民思想中至上的祖先、至上的自然力、至上的鬼神自然而然地联系在一起。大量古代文字记载和一些出土文物,都证明了这样一个史实:一件玉器或饰物,表达了最原始的审美意识,最早的信念和虔诚,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含意,发生着新的作用。经过历史岁月的浸染,逐步形成了我国特有的玉文化。

为什么翡翠到清朝才盛行?

翡翠是舶来品,在清朝后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这一切……当然都离不开那个著名的女人~

清代是玉器、玉雕艺术空前繁荣的时代,尤其是翡翠艺术。在中国八千多年的玉文化史中,和田玉(软玉)文化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作为舶来品的翡翠是如何成为东方瑰宝并且在中国近代玉文化史上占取重要地位的呢?

镶珠翠青钿子 高14厘米 宽24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此件钿子以黑色丝线缠绕铁丝制成网格状及盘长、寿字纹内胎,外形似簸箕。钿花由粉红色“囍”字碧玺、云纹状条形翡翠、东珠组成,共计碧玺“囍”字十八个,东珠18颗。

银镀金嵌翠石花瓶式头花 长11.5厘米 款6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翡翠花瓶为主体,内插翡翠花枝,花瓶正上方挺立粉碧玺佛手一只,一侧探出粉碧玺、蓝宝石、翡翠雕刻花蕾;一侧探出缉米珠枝蔓,镶嵌红宝一颗。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云【记余幼时,人参、珊瑚、青金石,价皆不贵,今则日昂,绿松石、碧鸦犀价均至贵,今则日减。云南翡翠玉,当时不以玉视之……今则以为珍玩,价远出真玉上矣】,可知翡翠最初只被认作美石而已。

铜镀金点翠嵌翠珊瑚蝴蝶纹簪 长23厘米 宽8厘米

头簪整体为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以珊瑚雕刻蝴蝶翅膀,好种满色翡翠单面做躯干,铜镀金点翠蝴蝶头与尾。翅两侧各装饰小珍珠两颗。

后来新疆战乱,玉路阻断,这才给了翡翠进入宫廷的机会。据目前考古发掘资料兼考察故宫院藏玉器,清以前,独缺翡翠。清代翡翠文化形成的重要时期是乾隆中晚期以后,慈禧掌权更是促成翡翠玉文化最终形成的关键。

银镀金嵌珠石花篮式簪 长20厘米 宽1.7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珊瑚龙头为挑杆,龙口内衔缉米珠攒成的花篮,上插翡翠枝叶,碧玺雕刻的笑话点缀期间,下缀翡翠与红宝坠角。

金镶珠翠挑簪 长17厘米 款2.8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头簪手持一柄如意的翡翠佛手,坠珍珠串,共计六颗,翡翠坠角,佛手手腕的手镯能够活动。簪挺为银镀金材质。翡翠色泽碧绿,极润。

乾隆时期,经济繁荣,贪图享乐、讲排场、摆阔气的风气在满汉官员及八旗子弟中兴起,到乾隆末年达到极致,翡翠在朝廷贡品中已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宫廷审美追求奢艳,故此颜色鲜艳、色彩丰富的翡翠在清代中后期的装饰品中得到了更多的使用,并逐渐受到宫廷和上层社会的追捧。

翠镂空蝙蝠佛手石榴纹簪(对) 长19厘米 宽1.7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这对翡翠簪中心透雕佛手,佛手上下透雕石榴,石榴上雕刻蝙蝠,寓意多寿、多子、多福。

到了清晚期的光绪朝,慈禧太后掌权,她崇尚奢华、迷恋珠宝玉石,直接导致了翡翠的装饰性追求空前发展。慈禧对颜色艳丽、娇艳华贵的【绿玉】尤为钟情,不断向织造、盐政和各地海关索贡。有这样一则档案:【谨将遵照画样恭制首饰教缮清单恭呈慈(即慈禧)览……绿玉扁簪四对……绿玉溜六对,绿玉戒指六对……】

翠镂空蝙蝠佛手石榴纹簪(对) 长19厘米 宽1.7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目前故宫及民间所见的清代翡翠玉器,绝大部分均为慈禧特別珍爱的扁方、簪、坠、戒指、手镯和佩饰等翡翠玉器饰物,而非关乎朝廷礼制的玉石重器,可见翡翠的确是在慈禧时期才成为被默认的玉石新贵。如果我们说晚清时期翡翠玉文化终成大观的恩主是慈禧,毫不为过。

原文作者:杨晓丹

原文来源:《紫禁城》2016年7月刊《宝蕴滴翠 清代宫廷的翡翠首饰》

《紫禁城》官方授权,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想了解更多艺术推介与艺术收藏,欢迎关注【文藏】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头条号!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