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江门锦鲤渔业的崛起

在“中国锦鲤之乡”广东江门市,市区庭院饲养锦鲤超3万户,锦鲤养殖企业上百家,养殖面积2万多亩,年产商品鱼3000多万尾,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随着广东省渔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方案的出台,休闲观光渔业成为渔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方向;作为全国最大的锦鲤生产基地之一,江门的锦鲤产业正是休闲观光渔业中的一面旗帜。

从古代的诗词可以看出,旧时文人骚客对锦鲤非常钟爱,直至今天,养锦鲤依旧是许多现代人的兴趣和爱好。在“中国锦鲤之乡”广东江门市,市区庭院饲养锦鲤超3万户,锦鲤养殖企业上百家,养殖面积2万多亩,年产商品鱼3000多万尾,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随着广东省渔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方案的出台,休闲观光渔业成为渔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方向;作为全国最大的锦鲤生产基地之一,江门的锦鲤产业正是休闲观光渔业中的一面旗帜。

饲养锦鲤成当地时尚

锦鲤在日本被称为“国鱼”,开始只在皇宫贵族和宫廷饲养,是贵族的象征,更是身份的象征。锦鲤高贵美丽、雄浑厚重,被赋予了吉祥、幸福的色彩,甚至有“神鱼”说法。

作为“中国锦鲤之乡”,江门锦鲤产业自上世纪80年代初便在广东崭露头角,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打下了较好的产业基础。据江门市海洋与渔业局林创调研员介绍,自2009年被授予“中国锦鲤之乡”称号以来,江门的锦鲤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市区庭院饲养锦鲤数量激增,达3万多户,比以往增加3倍多。

经走访发现,江门市公园、旅游景点等公共场所以及家居庭院、阳台等随处可见锦鲤的身影。林创告诉《海洋与渔业》记者,饲养锦鲤已成为一种时尚、一种品位、一种文化,成为江门市民休闲娱乐和陶冶情操的一种方式。

在江门市海洋与渔业局的带领下,《海洋与渔业》记者近日造访该市最具有特色的锦鲤养殖场。一进养殖场大门,便看到十几条醒目的竖条幅,介绍着不同的锦鲤品种,有大正三色、昭和三色、丹顶三色、三段红白等。负责人透露,目前场里有上千条锦鲤,每一条都是精挑细选回来的,养殖场以打造精品为目标,每一条锦鲤的价格都不菲,从几千到几十万不等。

《海洋与渔业》记者发现,养殖场的设备十分现代化,有太阳能自动投喂机,每天分时段给锦鲤喂食;有微型纯氧机,持续把空气中的氧气分离并打入水里,提高水中溶氧的PPM值;有检测仪,定时测量水中的溶氧量、氨氮、亚硝酸盐容量和PH值等指标。陈耀堂介绍道,该养殖场的水泥池内侧全部刷上环保油漆,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隔绝水泥的碱性物质;相较于土塘养殖,水泥池能够实时监测各种水质指标和及时检查病害,更有利于养育精品锦鲤

养锦鲤的过程中,每天最重要的工作是观察鱼是否生病并给鱼治病。采访当天,他说他刚做完一台手术。《海洋与渔业》记者听完十分惊讶,锦鲤还可以动手术的!陈先生笑笑说,“锦鲤产业在日本已经历史悠久,而且养殖技术很发达,所以我经常去日本学习,目前我已经能给锦鲤实施各种外科手术,如切肿瘤等。”

为了让锦鲤更加美观,陈先生还会做美容手术,他拿着手机向《海洋与渔业》记者展示许多锦鲤美容前和美容后的对比照,譬如把身上鳞片红色与白色之间,模糊不清的鳞下绯红与切边不干净利落的边缘红色去掉;或者把锦鲤头部与身上的红色模样改变,让锦鲤全身颜色更加协调更加动感。陈先生说,给锦鲤做美容,首先自己要有一定的审美水平,怎么处理会让锦鲤更漂亮,把锦鲤养漂亮了就可以参加比赛,参加选美。

“江门锦鲤”形成完整产业链

“每个中国人都喜欢锦鲤本身赋予的吉祥寓意,所谓鱼跃龙门,所以饲养锦鲤已不单单是养殖本身,更多的是一种文化内涵。”林创说,1元钱的锦鲤养殖能够带动4元钱的相关产业经济,如水族设施产业、饲料产业等,目前江门锦鲤在品种选育、种苗生产、规范养殖、市场营销以及饲料生产、水族器材等方面已形成一条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具有鲜明的“江门锦鲤”产业特色。

2011、2012、2014、2016年江门市政府会同中国渔业协会先后举办了四届中国(江门)锦鲤博览会,有力推动了江门锦鲤产业做大做强。林创表示,接下来,江门将充分发挥“中国锦鲤之乡”的城市名片作用,结合旅游产业、文化产业,创建集养殖、观光、科普、交流、休闲于一体的休闲旅游观光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另外,还要不断巩固锦鲤规模、提高锦鲤品质,继续开展博览会,把江门锦鲤的品牌推广出去。”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