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锦鲤生病了各种药物都治疗不好?原因都在这

经常听一些鱼友谈起在饲养锦鲤时,为了让锦鲤鱼更快的成长,常常大量的投喂饲料,也见到一次投喂后水面常常漂浮着大量的饲料,几个小时都无法被鱼消灭。这样的做法其实是非常错误的,更可能会影响锦鲤鱼的健康成长。这些症状大多是因为消化不良造成的。

过量投喂的弊端

经常听一些鱼友谈起在饲养锦鲤时,为了让锦鲤鱼更快的成长,常常大量的投喂饲料,也见到一次投喂后水面常常漂浮着大量的饲料,几个小时都无法被鱼消灭。更有甚者说24小时让水面都有饲料!这样的做法其实是非常错误的,更可能会影响锦鲤鱼的健康成长。

其实鱼类生长不是随着投饲量增加而增长,这是因为过量的饲料不能完全被采食和完全消化,与此同时在饲料进入消化道后,在消化吸收过程中,会引起鱼类机体有较大的新陈代谢活动,用于鱼体生长的蛋白质脱氨基作用,需要消耗能量。过量的投饲不但增加成本,而且抑制鱼生长,并且增加水体的污染,过量的投饲又会降低水中含氧量,残留饲料会粘附鳃丝上,严重地干扰并降低供氧量,鱼类会在供氧量不足条件下死亡。因此提出投饲量应掌握“八成饱”的原则。

对于业者而言,估计绝对不会这样做的,因为这样不计成本的投喂估计是要破产的。

投喂需抓紧时机

特别是没有加温、停了一个冬天的开春,一定要找对喂食的时机。由于没有胃和属于变温动物的两种生理特征,决定了锦鲤是一种容易消化不良的动物。而且正因为这些生理特性和锦鲤的病有很大关系,必须十分注意。

锦鲤在平均水温很高的盛夏和完全不投喂的冬天都没有什么问题,但从初春到梅雨季节,或者是过了中秋之后,是否会出现以下这些症状?全身充血变红,体表的一部分鳞片倒立,肛门周围红肿等。这些症状大多是因为消化不良造成的。

消化不良有部分原因是由于饲料的好坏,但大多数是因为投喂量过大和没有准确地掌握投喂时间造成的。

水温高时投喂,鱼的体温也变高,新陈代谢加快,食欲旺盛吃得也多。之后如果一直维持高水温,消化也不会遇到阻碍。但是吃饱后遇上下大雨或太阳落山气温突然降低时,就出现问题了。进入肠道的食物要开始消化的时候,水温下降了,食物就不能被完全消化,造成所谓的消化不良,这就是生病的原因。形成粪块堵塞的地方很容易感染病菌,所以肛门就会充血,肚子周围变红。另外,全身的毛细血管像网眼一样浮上来的症状也是屡见不鲜。一直处于这种状态的鲤,抵抗力会下降而导致大病,所以投喂量和投喂时间一定要控制得当。

那么,到底应该在什么时间投喂呢?

从初春到梅雨季节,秋季过后气温变化很大时当然要控制投喂量,预测到因下雨或日落等原因气温(水温)会下降时一定不要投喂。例如,天气预报说从傍晚开始下雨,则最迟要在正午之前完成投喂工作。最好抓住气温正上升的时间投喂,气温上升又下降或者一直下降时都不宜投喂。气温(水温)上升时投喂的话,摄食量会偏少,水温高时刚好促进消化,对鲤没有负担。但是,水温变化过大,就会对鲤形成压力,而且阻碍消化的进行,这点希望大家能明白。

锦鲤饲喂参考

营养丰富的饵料是保证锦鲤成长、发育所必需的物质基础。针对不同的生长阶段、温度变化,我们需要适时调整投喂计划。

颗粒规格:

小粒:2.6-3.2mm (适合8-15厘米锦鲤食用)

中粒:4.6-5.4mm (适合15-30厘米锦鲤食用)

大粒:6.6-7.6mm (适合30-60厘米锦鲤食用)

特大粒:9.0-10.5mm (适合60厘米以上锦鲤食用)

饲喂指导: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