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鲤鱼常见的寄生虫和症状

1,隐鞭虫:分为鳃隐鞭虫和颤动隐鞭虫,前者寄生于鳃,病鱼鳃丝产生血凝现象,多粘液,有蹭缸现象发生,严重者呼吸困难,不摄食,离群,体色发黑;后者寄生于鳃和皮肤,除蹭缸,很少其他症状,最后将衰竭而死。5,小瓜虫:寄生于淡水鱼鱼体上的称为多子小瓜虫,寄生于海水鱼鱼体上的称为刺激隐核虫。

1,隐鞭虫:分为鳃隐鞭虫和颤动隐鞭虫,前者寄生于鳃,病鱼鳃丝产生血凝现象(较为异常的红色),多粘液,有蹭缸现象发生,严重者呼吸困难,不摄食,离群,体色发黑;后者寄生于鳃和皮肤,除蹭缸,很少其他症状,最后将衰竭而死。

2,波豆虫:寄生于鳃和皮肤,初期没有明显症状,严重时产生大量粘液,呼吸困难丧失食欲,游动缓慢,感染处充血,病灶处被细菌或水霉感染,形成溃疡,是病情逐渐严重。蹭缸,有些波豆虫寄生于鱼类的鳞囊内部,产生局部竖鳞的症状。

3,粘孢子虫:皮肤粘孢子虫寄生于鱼体表面肉眼可见灰白色点状或瘤状胞囊,逐渐扩大使肌肉腐烂,鱼体暗黑,消瘦,最后死亡,镜检能发现胞囊脓液内含大量孢子虫。鳃粘孢子虫,在鳃部能看到胞囊,鱼体发黑,消瘦,最后死亡,压片镜检能发现大量孢子虫。蹭缸 粘孢子虫还能进入鱼体内部。

4,斜管虫:寄生于皮肤和鳃部,刺激鱼类分泌大量黏液,使寄主皮肤表面形成苍白色或淡蓝色的黏液层,初期有蹭缸现象,组织被破坏,影响鱼的呼吸功能。病鱼食欲差,鱼体消瘦发黑,浮在池边水面作侧卧状(类似失鳔症),不久即死亡。粘液镜检能观察到虫体借腹部的纤毛缓慢运动。

5,小瓜虫:寄生于淡水鱼鱼体上的称为多子小瓜虫,寄生于海水鱼鱼体上的称为刺激隐核虫。通常称为白点病。

6,指环虫:主要寄生于鳃部,指环虫以其锚钩及边缘小钩钩住寄主的鳃组织,不断地在鳃上作尺蠖虫式的运动而破坏鳃丝的表皮细胞,继而产生烂鳃现象。初期只表现为蹭缸,严重感染时,体色变黑,十分瘦弱,游动缓慢,食欲减退,鳃丝黏液增多,鳃瓣呈灰白色或溃烂;常出现病鱼浮于水面,鳃浮肿,鳃盖难以闭合,最终因呼吸困难缺氧而死。

7,车轮虫:分为车轮虫和小车轮虫。主要寄生于鱼的皮肤和鳃、鱼鳍。前者寄生于鱼体,病鱼体色发黑,不摄食,体表有一层白雾。通常,病鱼头部和嘴部周围呈微微的白色,分泌很多黏液;车轮虫在鱼体表来回滑动,使鱼体皮肤磨损受伤,剥取鱼体皮肤组织细胞作营养,同时刺激鱼体皮肤分泌大量黏液;严重感染时,会引起大批死亡。寄生于鱼类鳃上的小车轮虫,虫体一般比较小,常成群聚集在鳃的边缘或鳃丝缝隙内,破坏鳃组织,使其腐烂、软骨外露类(似于烂鳃),病鱼的呼吸困难,缺氧而死。这两种车轮虫都有蹭缸现象发生

8,三代虫:寄生于体表和鳃部,将鱼类皮肤造成很多创伤(红点),有时鱼鳍出现孔洞,刺激皮肤分泌黏液,使皮肤呈灰白色。病鱼初期极度不安,蹭缸。继而食欲不振,游动缓慢,鱼体逐渐瘦弱而死亡。

9,单殖吸虫:主要寄生于鱼体的鳃部,以血液、粘液为食。 被感染的鱼体表现为头部时而摆动,烦躁不安,游动迅速,蹭缸,基本不摄食;掀开鳃盖,肉眼可见白色的吸虫,鳃盖有充血现象;随着病情的加重,病鱼体色逐渐变黑,身体消瘦,同时伴有烂鳃现象。

10,淀粉卵涡鞭虫(卵甲藻):海水鱼称为淀粉卵涡鞭虫病,淡水鱼称为卵甲藻病(打粉病)。主要寄生于鱼体的鳃部和体表,鱼的腮表面或体表有许多小白点,鱼体感染初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加重,在病鱼的体表、鳍条和鳃上肉眼可见许多白点,病鱼显得烦躁不安(有时蹭缸),鱼体消瘦,体色发黑,严重时停止摄食,鳃丝腐烂,鳃盖不闭合,呼吸困难。乍一看与小瓜虫病的症状非常相似,仔细观察,可见白点之间有红色血点。显微镜检查此类白点,卵甲藻是不会动的,与小瓜虫有明显的区别。后期病鱼呆浮于水面,身上白点连接成片,就像囊了一层白粉。最后病鱼瘦弱而大量死亡。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