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黛玉那么多愁善感是因为什么?

黛玉,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女主角,金陵十二钗正册双首之一,以上问题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因此笔者认为,后四十回林黛玉的这种情感必定会有进一步的升华,因为前八十回明显黛玉的境界还在继续提升。

黛玉,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女主角,金陵十二钗正册双首之一,以上问题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

《红楼梦》中关于林黛玉“流泪”绝对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许多论者解读林黛玉的眼泪时,仅仅立足于“绛珠还泪”之说,将林黛玉的眼泪完全归结于神话传说的渊源,这种分析固然有道理,但未免将曹公的笔法看得太简单,要知道曹雪芹写《红楼梦》完全是遵循写实主义的原则,如果仅仅用神话传说来进行敷衍解释,未免太过肤浅,曹公断不会行此粗鄙之举。

那么站在文本写实角度,林黛玉为何经常流泪呢?其他论者普遍提到的就是林黛玉的身世,父母双亡不说,还寄居贾府,过着“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生活,这种情况加上林黛玉常年多病的身体状况,她感怀自己的身世悲惨,于是流泪不止。

这个解释是有道理的,但又将林黛玉的“流泪说”简单化了,林黛玉如果仅仅是为了自己的身世而流泪,那么就真的成了一个自怨自艾的妇人形象,如何还能有半点灵气,而且纵观全书,身世悲惨的女孩远远不止林黛玉一人,比如香菱,自幼就被拐卖,命运多舛,还被迫嫁给了“呆霸王”薛蟠;再说晴雯,自幼父母双亡,被买进贾府做奴隶,她们每一个人的处境不比黛玉悲惨千倍,但她们却积极生活,从未有流泪之举。

林黛玉的眼泪也绝对不仅仅是因为感叹自身而已,她“心较比干多一窍”,对世间万物异常敏感,加上她自身境界高远,因此她的“悲”是整个人类的悲,而非仅仅停留在个人层面,这一点在第六十四回“幽淑女悲题五美吟”中可以看出:

黛玉一面笑让宝钗坐,一面笑说道:“我曾见古史中有才色的女子,终身遭际令人可欣、可羡、可悲、可叹者甚多,近日饭后无事,因欲择出数人胡乱凑几首诗,以寄感慨。——第六十四回

林黛玉纵观历史,探看众多优秀女子之命运,故激发出心中的感慨,这种对历史的悲悯之情关于整个人类,这是林黛玉超乎常人以及超越世俗生活的一面,她总能于现实生活之中,窥探到整个人类的命运,并为其担心,同时将这种对未来的预感应用到自己身上,这才引发了她的眼泪。

再看林黛玉的《葬花吟》中“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细细品味,这不就是甄士隐解读《好了歌》的“正叹他人命不长,哪知自己归来丧”吗?林黛玉性情细腻,且“喜散不喜聚”,这种悲天悯人的性格让她很容易拨开历史的云雾,看见真正的人类真相,就此一点而言,哪怕是薛宝钗,恐怕也不及林黛玉。

宋淇在《红楼梦识要》中提到林黛玉的眼泪:

如果将林黛玉写成一个心胸狭窄、成天哭哭啼啼的“泪美人”,非但读者会嫌腻烦,而且会把正十二钗之冠的品格降低,连宝玉和其他诸人物也受影响。现在这样一加穿插,把人物和故事的精神境界陡然提高,微不足道的琐事随之升华,而宝玉的黛玉的了解也就此步入了一个新阶段。

宋淇此言一语中的,试想如果林黛玉的眼泪完全是为贾宝玉而流,那么“情中情因情感妹妹”一回,贾宝玉赠送两块旧帕向林黛玉表明心意后,黛玉就应该收住眼泪,开心度日才是,可是我们发现,林黛玉的眼泪并没有停止,除了爱情之外,她的精神也游离在宇宙之间,以一颗慧眼发现世间、历史的真相,而这些才是导致林黛玉内心一直“悲”的真正原因。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林黛玉未经任何人点化便能自己领悟到这一点,她的聪慧确非常人所及,宇宙万物,存在、灭亡、消失、变化乃是规律,人类不可违抗,在这种心态的林黛玉对一切都持有悲观态度,所以她才会一日病似一日,眼泪也并非只为自己身世和对宝黛爱情的慨叹。

因此笔者认为,后四十回林黛玉的这种情感必定会有进一步的升华,因为前八十回明显黛玉的境界还在继续提升。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完全将林黛玉塑造成一个心中眼中只有爱情,没有爱情便不能活,没有任何其他考虑的痴情女子,这固然是林黛玉的一个特点,但却不是完整的林黛玉,至少她深刻的文化内蕴以及高深境界没有被高鹗体现出来。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