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华科联手!开发荧光量子点生物传感技术,高效检测新冠抗体

2022年5月12日,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国际学术期刊《Viruses》上发表研究成果。首次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量子点-多肽”纳米级荧光生物传感系统,可实时、定量、高通量检测血清中的新冠病毒抗体。目前,该技术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预计1-2年内有望面市。

2022年5月12日,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国际学术期刊《Viruses》上发表研究成果。

2022年5月12日,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徐可团队,与华中科技大学刘欢团队、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蔡昆团队合作,在国际学术期刊《Viruses》上发表研究成果。

首次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量子点-多肽” 纳米级荧光生物传感系统,可实时、定量、高通量检测血清中的新冠病毒抗体。目前,该技术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预计1-2年内有望面市。

该系统由 CdSe-ZnS 量子点 (QD) 与 COVID-19的高特异B细胞表位组成,能将生物信号直接转化成光信号,从而实现快速(5分钟)、智能(一步反应)、高灵敏(检测限100pM)、高准确度(98.1%)、微量样本(0.05μL血清)的高通量抗体检测。

01 “荧光量子点-多肽”生物传感器(Fluorescent QD-Peptides Biosensor)

量子点是一种量子效率高、光化学稳定性好、荧光特性可控的无机半导体纳米材料,能与生物分子直接偶联,使其成为适配各种底物的载体,可以将生物学信号直接转变为量子点材料的光学信号。

在体外诊断检测方面,尤其是诊断病毒感染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可以快速灵敏地检测抗体或病毒抗原。

本文将量子点与SARS-CoV-2多肽表位偶联后,可以实现将抗体检测的生物信号转化为光信号,显着提高抗体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量子点与多肽偶联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图1a),青色部分为多肽。“荧光量子点-多肽”生物传感技术检测原理:通过定量检测荧光猝灭信号从而特异性检测相应抗体。紫色代表激发光,橙色代表发射光(图1b)。

图1:“荧光量子点-多肽”生物传感技术检测原理图

02 “量子点-多肽”生物传感技术用于新冠检测

“荧光量子点-多肽”生物传感技术检测COVID-19 患者血清如图所示(图2)。QD-Sepi(量子点-新冠病毒表位)在 608 nm 处与(红线)或不与(黑线)抗 SRBD 抗体反应的荧光强度具有差异(图2b),荧光猝灭率定义为(Y1-Y2)/Y1*100%,荧光猝灭率在5 分钟(虚线标记处)内变得稳定,表明可在5分钟内实现快速检测。

图2:“荧光量子点-多肽”生物传感技术检测患者血清示意图

03 量子点偶联的新冠抗原表位

新冠SARS-CoV-2的S和N蛋白的抗原表位如图所示(图3)。SARS-CoV-2 的基因组结构示意图见图3a,不同的灰色框代表不同的ORF(基因表达阅读框)。新冠表位(Sepi)用红色标记。

使用 PyMOL软件(基于晶体结构PDB 6VYB)可视化绘制SARS-CoV-2 三聚体 S 蛋白的结构见图3b,其中新冠表位Sepi1 和 Sepi2 标记为红色,受体结合基序和融合肽标记为青色。

图3,量子点偶联的新冠抗原表位

04 “量子点-多肽”技术 VS 传统ELISA技术

目前的 COVID-19 血清学检测主要基于商业 ELISA 试剂盒,使用 新冠S 或 N 蛋白来检测SARS-CoV-2 的IgG 或 IgM 抗体,在 1:20–1:100 血清稀释度下的灵敏度为82.2%以上。但ELISA检测花费时间长、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操作。此外,由于ELISA使用完整的病毒蛋白作为诱饵,会对同一病毒家族的病毒产生交叉反应,从而导致假阳性。相比之下,本研究选择的是高特异性的SARS-CoV-2 表位多肽,具有低同源性,能确保准确度,避免假阳性。

本研究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荧光量子点-多肽”生物传感器表现出卓越的临床检测灵敏度(图4)。

采用“荧光量子点-多肽”生物传感器,对207 个 COVID-19 康复者血清样本和 32 个未感染人血清样本进行了检测(图4a,b,d,e)。其中,采用传统的ELISA技术检测的是图4c,f。所有血清样品均按 1:2000 稀释。将207个 COVID-19 康复者根据症状分为以下几类:无症状患者(灰色,n = 6)、轻度症状(绿色,n = 87)、常规症状(蓝色,n = 67)、严重或危急症状(橙色,n = 47)。纵坐标百分比为阳性检出率,点代表两个或三个独立测量值的平均值。线和误差线分别表示每组的平均值和 SD。

结果表明,“荧光量子点-多肽”生物传感技术比传统的ELISA 检测具有更高的灵敏度。QD-Sepi1 的总体灵敏度(阳性率)为 98.1%(图 4a,红),QD-Sepi2 为 94.2%(图 4b,红),而传统的ELISA 灵敏度则低得多,为 78.3%。

图4,检测灵敏度比较

05 “荧光量子点-多肽”技术 VS 纳米金技术

最近一项研究中, SARS-CoV-2 表位与纳米金颗粒偶联,用于检测血浆中的新冠抗体,但金纳米颗粒必须聚集在一起,通过抗体级联放大获得信号。相比之下,本研究的“量子点-多肽”荧光生物传感系统可以在单个纳米颗粒尺度上单独获得敏感信号,不需要聚合或信号级联放大过程。

此外,纳米金颗粒需要通过链霉亲和素与生物素化肽偶联,这与SA-ELISA的原理相似,因此灵敏度低。量子点的表面具有高弹性,可以通过羧基直接与肽的氨基连接,无需任何接头,从而确保高灵敏度。

06 总结及展望

“荧光量子点-多肽”生物传感技术能将生物信号直接转化成光信号,从而实现快速(5分钟)、智能(一步反应)、高灵敏(检测下限100pM)、高准确度(98.1%)、微量样本(0.05μL血清)的高通量检测。这种技术经过改造也可以使用在其他病毒的检测中,将大大降低患者和医疗机构的检测成本。

目前,荧光信号可以通过连接计算机的高通量多功能酶标仪进行测量分析。在未来,还可为智能手机开发相应的app,以接收多功能酶标仪的结果,使血清学检测结果实现可穿戴、个性化和智能化。

随着全球越来越多的人接种新冠疫苗,抗体水平成为评估疫苗效果的重要指标,检测人群中的抗体阳性率也有助于评估群体免疫水平,为疫苗分配和疫情防控策略提供参考。对于个人来说,新冠抗体检测也可以直观地告诉你,是否需要打疫苗加强针了。该“荧光量子点-多肽”生物传感器能适用上述大规模的需求。

图片

参考文献:B-Cell-Epitope-Based Fluorescent Quantum Dot Biosensors for SARS-CoV-2 Enable Highly Sensitive COVID-19 Antibody Detection. Viruses, 2022.

文章链接:

https://www.mdpi.com/1999-4915/14/5/1031/htm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