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医大中医药学院王伽伯教授在《Aliment,Pharmacol,Ther》发表封面文章

在我国,慢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中有相当比例是由于中草药和保健品引起的。王伽伯,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院长。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12项,在Hepatology、ArchivesofToxicology、PharmacologicalResearch、APSB等领域内权威杂志发表论文80余篇。

近期,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王伽伯教授等在消化药理和治疗学权威杂志《Alimentary 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发表题为“Corticosteroid plus glycyrrhizin therapy for chronic drug- or herb- induced liver injury achieves biochemical and histological improvements: a randomised open-label trial”的研究论文,为慢性药物性肝损伤治疗提供了首个高等级临床证据。该文被杂志选为封面文章,并配发药物性肝损伤研究权威专家Rolf Teschke教授特邀社评(Invited Editorial)。

药物性肝损伤是指由各类化学药、生物制剂、中草药、保健品或膳食补充剂引起的肝损伤,是临床最常见的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之一,也是药物研发失败、上市后安全警告或撤市的主要原因。尽管药物性肝损伤在停药治疗后多数可以恢复,但临床研究表明约有20%的患者会发展为慢性化药物性肝损伤,这其中超过40%的患者在5年内会进展为肝硬化。在我国,慢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中有相当比例是由于中草药和保健品引起的。慢性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临床上缺乏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是国际上尚未解决的难点问题。

研究团队历经近7年,首次建立了慢性药物性肝损伤48周糖皮质激素递减治疗方案(48W-SSR),RCT临床试验证实48W-SSR方案安全、有效,取得了显著的生化学和组织学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48W-SSR治疗组在停药后长达72周随访期中均未有复发现象,展现出了良好的疗效价值。该研究在评价两次肝穿组织病理学时,特别采用了盲法评价,由中、美两国病理学家背对背独立评价,并经第三方病理学权威专家对有差异结果仲裁评价,为该研究提供了高质量病理学证据,组织病理学图片入选杂志封面。该文作为慢性药物性肝损伤临床治疗提供的首个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为该疾病的规范化诊疗贡献了可复制推广的中国方案。

中医药学院王伽伯教授与黄昂、王艺瑾及纪冬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邹正升、赵景民、肖小河及国际药物性肝损伤联盟主席Guru P. Aithal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王伽伯,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院长。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北京市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药药理与新药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12项,在Hepatology、Archives of Toxicology、Pharmacological Research、APSB等领域内权威杂志发表论文80余篇。以第一发明人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0项(含美国专利1项)。研制中药新药获国家新药临床批文1个、军队医院制剂生产批文1个。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2项。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