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科大信息学院李权团队在人机交互与社会计算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上科大信息学院李权课题组的最新成果对此给出了答案。他们提出的交互式可视分析系统RoleSeer,可帮助虚拟社区的设计师和用户体验从业者了解非正式角色和它们形成的原因以及动态变化。它们通常被认为是“正式角色”。然而,与正式角色相比,有些角色不那么明显,但也可能同样重要。

社交行为互动能否给研究虚拟世界的社交角色带来新的启示?上科大信息学院李权课题组的最新成果对此给出了答案。他们提出的交互式可视分析系统RoleSeer,可帮助虚拟社区的设计师和用户体验(UX)从业者了解非正式角色和它们形成的原因以及动态变化。

与大多数研究倾向于从“用户是谁”和“用户做什么”来研究社会角色不同,李权课题组专注于从虚拟社区中的行为互动来研究问题。在虚拟世界中,社区成员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有些角色是公认的,被官方所定义的,可以从给定的职业或头衔中得到其角色信息。它们通常被认为是“正式角色”。

然而,与正式角色相比,有些角色不那么明显,但也可能同样重要。例如,一个成员的社会地位主要受其对社区的贡献影响,当一个老成员帮助一个新成员时,它是在为建立一个健康的社区文化作努力——像这样的利他主义行为强化了归属感,这将最终使整个社区受益。另外,成员也可以只站在整个虚拟社区构建出的社交网络的边缘位置,扮演旁观者的角色。这些行为的不同可能对正式角色影响不大,但会巧妙地改变虚拟社区的社会网络结构。因此可以用“非正式角色”来代表这些角色。

描述非正式角色的整体情况,并理解这些角色形成的原因和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非正式角色受现有正式角色的影响很大,分析个人非正式角色在行为上的变化,可以促进虚拟社区的长期运作。

然而,识别非正式角色并理解其存在和演变背后的原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目前对非正式角色的定义主要是基于虚拟社区设计者的知识经验。使用现有的纯统计分析的方法不能对非正式角色进行清晰的划定。这些角色在社会互动和协商产生,动态发展,并且随着时间可以相互转换。总结和理解相互转换和演变有助于揭示用户在虚拟社区中的探索模式,并从全局的角度揭示其社交机制。观察这种非正式角色形成的不同路径更为重要,因为它们可以解释人们如何互动合作、共同进行社区建设和个人成长。

图1. RoleSeer处理流程:数据处理生成虚拟社区的社交动态网络图;后端引擎由图嵌入模型和聚类模块组成,用于识别非正式角色;可视化模块促进探索性数调查和了解潜在的非正式角色。

为此,李权课题组提出了一个交互式可视分析系统,通过对指定的虚拟社区中的好友网络采用动态网络嵌入(dynamic network embedding)和对齐方法(alignment),检测跨越多个时间步潜在的非正式角色。通过将得到的嵌入表征投射到一个低维空间,以发现不同的潜在非正式角色簇类以及它们在这些簇类中的相互转换和演变,并进一步支持专家探索导致角色转换的各种行为互动。通过若干个案例研究和对领域专家的访谈反馈,证实了该系统的有效性。

图2. RoleSeer系统界面:(a)网络概览支持数据选择并总结了多个快照中的指标分布。(b)角色转换概述显示了跨多个时间快照(未展开的快照)的非正式角色的相互转换和演变,而展开的快照呈现了快照内的角色转换。(c)角色转换投影投射了选定的非正式角色群簇内的用户的图嵌入结果。灰色线条突出了角色转换的用户,并在两个非正式角色之间建立了联系。两个投影之间的中轴线可视化了用户相关的指标变化。(d)事件和个体互动视图显示了用户行为模式的投影结果,并叙述了所选用户与其他虚拟用户之间的互动,以及每个行为事件的占比。

该成果以“RoleSeer: Understanding Informal Social Role Changes in MMORPGs via Visual Analytics”为题在人机交互领域国际知名会议ACM CHI 2022 (ACM SIGCHI Conference on Human Factors in Computing Systems)在线发表。此项工作由上海科技大学、腾讯游戏、埃因霍芬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合作完成,信息学院2020级硕士生谢莱鑫为论文的第一作者,李权教授为通讯作者。

文章链接:https://programs.sigchi.org/chi/2022/program/content/71904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