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研究院在生物标志物miRNA无标记检测技术研究及其肺癌早期诊断应用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研究证明miRNA异常表达与人类疾病比如癌症息息相关,加之其在人类体液中的高稳定性存在特征,被认为最有前景的癌症早期诊断生物标志物。尽管分子生物学技术手段克服了miRNA早期检测分析存在的部分问题,但由于miRNA片段短、同源序列多、体液中含量较低,使得其无标记检测面临着极大地挑战。

近日,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精准医疗单分子诊断技术研究中心在生物标志物miRNA无标记检测技术研究及其肺癌早期诊断应用方面取得系列进展,成果发表在《ACS omega》、《Analytica Chimica Acta》等相关领域期刊。

miRNA是在转录阶段起着基因表达调控的一种小型非编码RNA,广泛存在于生物细胞内并调控其增殖、分化和凋亡等基本功能。研究证明miRNA异常表达与人类疾病比如癌症息息相关,加之其在人类体液中的高稳定性存在特征,被认为最有前景的癌症早期诊断生物标志物。尽管分子生物学技术手段克服了miRNA早期检测分析存在的部分问题,但由于miRNA片段短、同源序列多、体液中含量较低,使得其无标记检测面临着极大地挑战。

近年来,在生物标志物miRNA无标记检测技术研究方面,重庆研究院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医院紧密合作,设计出结合修饰DNA探针的磁珠和双链特异性核酸酶(Duplex-specific nuclease, DSN)检测miRNAs的荧光生物传感器,优化DNA 间隔区、磁珠与DNA探针结合方向和DSN酶剪切反应,实现了血清中miRNAs高灵敏度检测分析(ACS omega 2022, 7, 2, 2224-2233)。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复合锁核酸磁珠探针的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多路复用荧光生物传感器,实现了血清样本中肺癌相关microRNA-21、microRNA-210和microRNA-486-5p的检测分析,并有效地应用于临床肺癌病人和健康对照组的判别分析(Analytica Chimica Acta 2022, 1208, 339778),有望被用作癌症标志物miRNAs早期筛查与疾病诊断。

上述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重庆英才和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

相关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21/acsomega.1c05775;

https://doi.org/10.1016/j.aca.2022.339778.

基于复合锁核酸磁珠探针的多路复用荧光生物传感分析方法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