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流行病学家张作风,对目前新冠流行的思考和建议

当下全国各地新冠疫情吃紧。此前抗疫的“模范生”——上海也面临着自新冠病毒出现以来最大的挑战。对此来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系系主任张作风教授给予了专业分析和建议。群体大规模检测因病毒的潜伏期太短,可能达不到早期发现的目的,而且有可能造成测试时人群聚集的交互感染。美国目前每天新冠死亡1000例左右。

导读

当下全国各地新冠疫情吃紧。此前抗疫的“模范生”——上海也面临着自新冠病毒出现以来最大的挑战。

如何应对新冠危机,是仍旧采取严格的管控措施,还是在普及加强针等措施后逐渐放开管控?对此来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系系主任张作风教授给予了专业分析和建议。

本文来自张作风教授“美篇”创作平台,转载时略有改动,文章小标题为编者所加。

撰文 | 张作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系系主任)

来源 |深究科学

现在国内疫情四起,而且是传染性最强的Omicron BA.2. 可能用目前传统的控制方法会收效甚微。

群体大规模检测因病毒的潜伏期太短,可能达不到早期发现的目的,而且有可能造成测试时人群聚集的交互感染。

01 有关最新疫情管控的思考

集中隔离密切接触者和无症状或者轻症状感染者更易造成互相重复感染,也有可能产生不同病毒突变株的共同感染,引起新的突变病毒株:

1.建议采用自我采样来检验,无症状和轻型病例居家隔离;

2.立即把上海复星医药已经订购的一亿份的复必泰(辉瑞)mRNA疫苗用于保护老年人和儿童;

3.强制隔离对人群社会、经济、心理和生活的影响重大,应该尽量避免;

4.重疫区自我居家隔离效果会更好一些。

5.高效疫苗是最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6.群体检测本身并无预防效果,仅能在潜伏期长,传播性低的情况下发现新感染,通过隔离来防止传播。但是全人群检测可能对潜伏期短,传染性强的Omicron BA.2,效果不会太好。

02 针对奥密克戎,应采取新的防疫措施

目前,全民新冠检测对Omicron 流行,可能作用有限,而且社会和群众付出太高。

很大问题是:

1)目前核酸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问题。如果敏感性不高,假阴性可能存在,不能发现病人,达到隔离作用;

2)可能是因为敏感性不高,目前国内採取序列检测,一般2-4次可以把敏感度达到90%左右。但在高发地区最多采样20来次,是很大浪费;

3)大量群体核酸检测,造成可能的交互感染的可能性;

4)目前采用的混合样本测试后,一旦阳性,再在个体样本中进行二次测试的方法,虽省钱,但延长报告时间,对发现潜伏期短的Omicron 感染进而隔离的效果不会很好;5)发现病后当天即时对密接人群检测的要求,可能会有不少假阳性。

因为从病毒传染后,宿主需要一定时间进行病毒在口鼻咽部复制,如果即时开启测试,假阴性概率可能会比较高。由于变异病毒传染性强,群体採样检测会导致群体感染的危险性升高。依据群体检测来发现病人来隔离的方法可能对新的变异病毒不适用了,而且有可能引起暴发。

所以需要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来面对传染性非常强的变异病毒。建议採取自我採样来进行核酸检测。如果检测方法可行的话,建议自我採取唾液样本。唾液检测在国外很成熟。国内目前的技术情况,应该没有问题。居家快速自测抗原的测试盒国内都有了,一旦测出阳性,自我居家隔离。如果有症状,可通过自我採样进行核酸检测来确诊,以至到医院及时治疗。

快速抗原测试试剂的特异性很高。一般可达99%以上。特异性是指在100个末感染者中,有多少人的测试是阴性。99%的特异性是说100个末感染人中,有99个人测试结果是阴性(真阴性)有一个末感染人的测试是阳性(假阳性)。快速抗原测试试剂的敏感性不是太高,一般来说是68%左右。敏感性是指在100个感染者中,有多少人的测试是阳性。68%的敏感性是说100个感染人中,有68个已感染者测试结果是阳性(真阳性),有32个感染者测试结果是阴性(假阴性)。

所以说,如果快速检测结果是阳性,基本可以确定是阳性。如果是阴性,而且有症状,可能要反复测试,或者採取核酸测试。快速抗原检测的唾液採样和喉咽採样相比,特异性和敏感性差不多。但是快速抗原测定可以发现早期病人,及时隔离可以免传家人和外人。核核测试也是一样,有的公司可以用咽喉样本,有的公司用唾液样本,如果和咽喉样本来比较的话,唾液样本的特异性是90%(即10%的假阳性)。敏感性是100%。

新冠感染的病死率仍大大超过感冒。千万不能忽视。目前的平均病死率在有些高接种国家接近0.5%, 比流感的病死率要高出很多。所以不建议把新冠感染描述为比感冒还轻松的病。一旦放开,预估的老人和高危人群的病死率可能会比较高。

目前,尚有5千万老人没有接种,估计不少有慢病。如果老人没有有效疫苗保护的话。病死率会比较高。

建议:

1)要立即在老年高危人群以及儿童使用进口的复必泰疫苗进口高效疫苗,产生免疫保护;要求已接种两针的老人,接种第三针;

2)年青人和老年人分开住,疫情期间减少访问,以减少老人感染机率。

为减少医疗系统的负担,避免医疗系统崩溃,密切接触者,无症状和轻型病人应该都采取居家隔离,而不是集中隔离。中重型病人应该住院隔离治疗,建议要有标准居家自我隔离方案。每个自我隔离者具备血氧饱和度测试仪,也要具备随时可以和医生和防疫人员交流沟通的渠道。一旦血氧饱和度小于90,或者症状加重,应该立即就医。

同时建议在各个社区建立供氧中心,对有缺氧的病人,能够及时供氧。目前的隔离手段,造成国内和国际的交通障碍,对于经济发展和国内国际交流造成很大的影响。如果考虑居家隔离,可以大量减少交互传染,对社会影响小,从群众健康和经济发展的角度都是可以考虑的。

目前,防疫手段的社会成本巨大,人民生活会受很大影响。Omicron传染力强,恐怕不是目前的防控手段一下能压下去的。最后结局是把急升急降的高峰稍许后推来避免医疗系统的崩溃。但是赶紧分发已经进进的复必泰,用高质高效疫苗,把老年人保护住。这样医疗系统的压力会大大下降。

对将来的疫情走向,各个年龄段的人可能想法不同。高龄段可能认为“人定胜天”,以消灭病毒为终点。年轻人可能会觉得可以不必预防,以共存为目标。还有人认为,应该再等等,可能病毒毒性会越来越小。

我认为这种想法是一厢情愿。这个病毒很狡猾,从阿尔法到德尔那变种病毒毒性变得非常大。病毒如果在一个人群持续时间长,也有可能向毒性变大的方向转变,也有可能毒性减少。

对目前的疫情,我们已经有很好的对付办法了。从长计议,在科技继续或者合作研究开发新的疫苗和治疗药物,很重要。对于这次暴发,严防死守的措施有相当大概率会失效,所以要用有效疫苗保护老年人,高危人群和儿童。按目前状况,可以考虑进口有效疫苗和药物,有效把老年人,高危人群和儿童保护住。

总体来看,把新冠病毒彻底消灭的可能性甚小,所以新冠流行控制应该有阶段性的目标,不可能“一步登天”,但是可以通过逐渐降低其危害性来保护人群健康。

两年多来,随着新冠病毒疫情发展和有效控制,新冠可以从世界大流行,转化为像结核病,疟疾,流感一样的地方病。这个转化的条件是人群要有足够的群体免疫。这种免疫力可以有两个来源:一是接种高效安全疫苗,以产生必要特异性针对性的免疫力。二是新冠感染后,也会在产生一定的特异性的免疫力,增加群体免疫。

我们研究发现,群体免疫达到80-90%以上,病人和住院会减少,病死率会下降。会逐渐达到从地方病转化的过程。美国目前每天新冠死亡1000例左右。如果通过加强群体免疫,把每天死亡数降低到100例左右(相当于美国每天平均流感死亡数)並保持在这个相当低的水平。如果这样,我们可以说,美国的新冠疫情可以成功地转化为地方病了。

03 总结

新冠已经不是两年多前的刚刚开始的情况。現在我们对新冠流行已经有了充分认识,已经有了有效安全的疫苗来预防重型和死亡,已经有有效的对轻型和中重型的治疗药物和手段。

目前,国内对新冠控制方法可能考虑新的思路和方法,建议以自我採样来取代群体聚集采样,对密切接触者和轻型病人,以居家隔离来取代集中隔离。

最为重要的是,要以有效疫苗来保护老年高危人群和儿童,降低中重型病人,要用有效药物来加强对病人的治疗,以降低新冠的病死率和死亡率,成功把新冠大流行转化为地方病为阶段性目标,来有效保护人群健康。

作者简介

张作风博士现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系系主任,流行病学杰出教授,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环境基因中心主任, 癌症分子流行病学培训中心主任,曾经担任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NIH)癌症流行病学项目评审专家组成员,美国流行病学院资深会员和理事, 世界卫生组织慢性疾病预防和控制顾问. 他培养博士36名和博士后30余名,发表科研论文400多篇。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