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刘忠强副教授团队首次揭示婴幼儿发生慢性空洞性肺曲霉病

慢性肺曲霉病有几种临床表现形式,包括肺曲霉球、曲霉菌结节、慢性空洞性肺曲霉病和慢性纤维化肺曲霉病等。其诊断需要结合患者临床特征、胸部影像学表现、真菌检测如血清曲霉菌IgG等指标。仅StojnicN于2014年报道一例10岁儿童患慢性坏死性肺曲霉菌病,几乎未见婴幼儿病例报道。

近日,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童重症医学科刘忠强副教授团队在国际著名医学期刊《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柳叶刀-感染性疾病)上发表了题为“Chronic cavitary pulmonary aspergillosis in an infant”的临床病例报道。

慢性空洞性肺曲霉病(Chronic cavitary pulmonary aspergillosis,CCPA)是一种以肺部空洞形成为典型特征的慢性肺曲霉病(chronic pulmonary aspergillosis, CPA)。慢性肺曲霉病有几种临床表现形式,包括肺曲霉球、曲霉菌结节、慢性空洞性肺曲霉病和慢性纤维化肺曲霉病等。其中,CCPA往往在免疫功能正常患者中出现,具有临床症状非特异性和潜在进展性的特点,肺泡灌洗液或血液的G-test/GM-test往往显示阴性,很容易被忽视或误诊。2016年欧洲临床微生物学与感染性疾病学会和欧洲呼吸学会(ESCMID/ERS)联合制定并发布了首个CPA指南。其诊断需要结合患者临床特征、胸部影像学表现、真菌检测如血清曲霉菌IgG等指标。其诊断依据包括:1)至少存在1种下述症状且持续至少3个月:发热、体重减轻、乏力、咳嗽、痰液产生、咯血或呼吸急促; 2)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有1个大的空洞或2个及以上空洞,没有真菌球或者在1个/多个空洞内有真菌球;3)血清曲霉菌IgG抗体试验呈阳性。

据文献报道,CCPA患者的年龄范围一般为20岁到80岁的成年患者。空洞性和纤维化形式的CPA通常进展缓慢(数月或数年),很少有儿童患者报道。仅Stojnic N于2014年报道一例10岁儿童患慢性坏死性肺曲霉菌病,几乎未见婴幼儿病例报道。本研究作者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童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刘忠强副教授在诊治这例“长期反复咳嗽,伴发咯血”的7月龄患儿过程中,虽然给予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积极抗感染等治疗措施,治疗效果却不理想。后经过细心观察患儿每日临床表现变化,反复查阅文献及研究进展,突破思维固化,扩展至成人医学研究领域,发现患儿的临床表现、胸部影像学改变等特征与在成人中报道较多的CCPA相似,最终通过血清学抗体检查曲霉菌IgG阳性确诊患儿为CCPA。患儿经过抗曲霉菌感染治疗,最终转危为安。

该病例报道揭示以下重要信息:CCPA不仅发生于成年患者,在儿童甚至婴幼儿时期同样有可能发生。儿童肺部曲霉菌感染常见为急性侵袭性肺部曲霉菌感染,同时存在慢性曲霉菌感染可能,其诊断除了常见微生物及抗原成分检测手段外,影像学及血清学抗体检查也至关重要。肺部真菌感染是危及儿童生命的常见疾病之一,CCPA的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对于防止病情恶化,降低儿童死亡风险至关重要。

病例报道通过展示一个个鲜活的病案实例,可以为未来患者的诊治提供线索,能够帮助医生拓展思路,从无知逐渐走向明朗,推动医学进步。

原文链接: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inf/article/PIIS1473-3099(21)00351-0/fulltext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