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李熙团队在《自然·食品》发表粮食安全论文

近日,测绘遥感国家重点实验室李熙团队联合多名国内外学者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食品》发表题为“叙利亚内战阻碍粮食生产并威胁了粮食安全”的论文。该论文利用Landsat、夜间灯光等多源遥感数据评估了叙利亚战争对耕地面积和粮食安全的影响。

近日,测绘遥感国家重点实验室李熙团队联合多名国内外学者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食品》发表题为“叙利亚内战阻碍粮食生产并威胁了粮食安全”的论文。该论文利用Landsat、夜间灯光等多源遥感数据评估了叙利亚战争对耕地面积和粮食安全的影响。论文第一署名单位为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一作者为测绘遥感国家重点实验室2018级硕士李西亚(导师为李熙),通讯作者为测绘遥感国家重点实验室李熙教授和德克萨斯理工大学宋晓鹏助理教授,测绘遥感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德仁院士也是论文作者之一。

叙利亚战争是21世纪人类最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之一,全面评估叙利亚战争带来的粮食安全问题对于国际社会开展援助行动至关重要。同时,叙利亚近20年来多次发生严重干旱并导致大规模农业减产,因此评估叙利亚战争对耕地影响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干旱因素的影响。论文利用13970景Landsat卫星影像对1998-2019年间叙利亚的耕地范围进行精确制图,发现了自2011年叙利亚战争爆发以来耕地呈现出更大的年际变化和空间异质性。研究发现,在战事胶着区域,耕地面积发生锐减,而在相对安全的区域(例如库尔德控制区)耕地面积发生了显著增加,在部分年份甚至超过了战前水平,这反映了战争对地表覆盖和农业生产的复杂影响。

为了揭示叙利亚耕地面积的变化背后的原因,采用计量经济学的固定效应模型和反事实分析方法对耕地的面积变化进行归因分析。发现了降水一直是主导叙利亚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因素,而战争因素一定程度削弱了降水因素对耕地面积的影响,战争期间主要受损城市周边的耕地面临更大的破坏风险。在归因分析过程中,通过遥感降水产品度量了叙利亚干旱的时空分布,并利用夜间灯光影像作为战争烈度的代理变量并用来识别受战争影响的城市地区。

该论文证明了遥感技术可以用来评估冲突区域的粮食安全,也表明了经济学模型有助于挖掘遥感数据蕴含的因果关系。目前,已经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该论文,成果已经得到联合国机构的积极反馈。

1998-2019年叙利亚土地耕种频率图

论文信息:

Li, X.-Y., Li, X., Fan, Z., Mi, L., Kandakji, T., Song, Z., Li, D., Song, X.-P., 2022. Civil war hinders crop production and threatens food security in Syria. Nature Food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3016-021-00432-4

媒体报道:

战争如何加剧叙利亚粮食危机,《中国科学报》,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paper/2022/1/202211120502850369297.shtm

课题组介绍:李熙,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电子邮件li_rs@163.com。课题组研究方向为夜光遥感、空间数据挖掘和遥感经济学,近年来发表国际学术期刊论文30余篇,课题组论文被美国宇航局用来制作新一代夜光遥感标准产品,课题组成果曾被联合国安理会、国务院办公厅等机构采纳。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