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研究发现实验性mRNA,HIV疫苗安全,并能激发出抗HIV病毒的抗体和细胞免疫反应

开发一种保护性疫苗仍然是控制艾滋病毒/艾滋病流行的首要任务。尽管自HIV/AIDS大流行以来已经过去了40多年,但仍未开发出一种保护性疫苗。总之,该研究表明这种新型疫苗是安全的,并能促使人们对类似HIV病毒的抗体和细胞免疫应答。

开发一种保护性疫苗仍然是控制艾滋病毒/艾滋病流行的首要任务。

12月9日,来自NIB的研究人员在Nature Medicine上在线发表了题为“A multicladeenv–gagVLP mRNA vaccine elicits tier-2 HIV-1-neutralizing antibodies and reduces therisk of heterologous SHIV infection in macaques”的研究论文,表明一种信使RNA(mRNA)疫苗共同表达膜锚定的HIV-1包膜(Env)和猿免疫缺陷病毒(SIV)Gag蛋白以产生病毒样颗粒(VLPs),能诱导出能够广泛中和的抗体并降低猕猴的感染风险。

尽管自HIV/AIDS大流行以来已经过去了40多年,但仍未开发出一种保护性疫苗。一系列的主要障碍是造成这种不成功的原因,包括HIV-1包膜(Env)显著的抗原变异性,由于广泛的糖类屏蔽和构象掩蔽而导致的保守中和表位的保护性配置,体内表达广义中和抗体(bNAbs)种系前体的B细胞的相对罕见,以及针对某些Env位点的bNAbs的自反应性。

在这种独特的挑战组合的背景下,事实证明,通过接种疫苗来激发bNAbs是非常困难的,即使是HIV-1的自然感染也只在一小部分感染者中导致广泛的中和,而且是在持续的抗原刺激数月或数年之后。因此,大多数从慢性感染者中分离出来的bNAbs具有不寻常的特征,如高频率的体细胞高突变和长的互补性决定区。

各种HIV-1疫苗方法已经在临床前模型和临床研究中得到了评估,但总的来说,结果并不令人满意。迄今为止,只有一项人类疫苗试验,即在泰国进行的RV144研究,产生了较低程度的保护作用(约30%),尽管它未能引起bNAbs,而且最近在非洲进行的临床试验中,其部分成功也没有得到证实。在临床前研究中,HIV-1 Env三聚体的可溶性形式被稳定在类似于本地病毒颗粒的构型中,如SOSIP三聚体及其变体,已经记录了对自体中和抗体的有力诱导。伴随着大量主要针对三聚体基部的非目标、非中和性抗体,进一步强调了通过疫苗接种激发bNAbs的挑战。基于表皮的疫苗方法,在bNAbs识别的主要结构性弱点的知识指导下,已经被广泛探索,最近通过针对糖蛋白(gp)的融合肽,在诱导中和广度方面取得了部分成功。

另一个主要的研究方向是通过最初用种系参与的核心抗原进行诱导,然后用越来越多的抗体屏蔽的Env形式进行逐步免疫,沿着特定的bNAb谱系对B细胞反应进行有序的调节,有希望成功招募到适当的前体B细胞。其他的疫苗策略,主要是基于初级强化方案,已经在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中产生了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一些方法使用信使RNA(mRNA)作为载体,从而诱导出与蛋白质免疫所诱导的抗体反应相当的多功能抗体,以及有效的T细胞反应。

到目前为止积累的证据表明,没有任何一个单独的因素可以决定bNAb诱导HIV-1疫苗的最终成功,这可能需要有效的前体B细胞引物、优化Env设计和表达以及持续的异源Env增强的组合。

总之,该研究表明这种新型疫苗是安全的,并能促使人们对类似HIV病毒的抗体和细胞免疫应答。与未接种疫苗的动物相比,接受启动疫苗并进行多次增强接种的恒河猴每次接触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Shiv)的风险降低了79%。

参考文献: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1-021-01574-5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