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所在工业废水近零排放及资源化利用示范工程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期,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固体所环境材料与污染控制研究部孔令涛研究员团队顺利完成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高新区工业废水近零排放及资源化利用”的现场示范工作。经过两个多月的现场调试与运行,示范工程在制药废水深度处理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实现了近零排放的目标。

近期,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固体所环境材料与污染控制研究部孔令涛研究员团队顺利完成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高新区工业废水近零排放及资源化利用 ”的现场示范工作。经过两个多月的现场调试与运行,示范工程在制药废水深度处理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实现了近零排放的目标。

目前,我国工业废水的年排放量超过了200亿吨,这些废水中大多含有高浓度、难降解污染物,且毒性大、难处理。大量工业废水的不达标排放已严重危害到生态环境与人类生存,制约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而实现工业废水零排放及资源化利用成为了当前的研究重点。

示范工程以安庆市海康药业的抗生素生产废水为研究对象,废水中含有高浓度的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丙酮、苯环、杂环类等有机污染物,是典型的高毒性、难降解有机工业废水。针对水质特点,研究团队开发出多种高效类芬顿催化材料。通过耦合高效微电解-高级氧化工艺,构建出强化预处理单元,开展高盐、高化学需氧量(COD)难降解工业废水的可生化性关键技术研究,制定出零排放处理技术方案,自主设计并开发出一套日处理达10吨废水的中试设备。经过预处理、厌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MBR)、膜分盐、蒸发结晶等多种工艺的优化组合处理,克服了工艺间衔接、反应器启动慢等困难,解决了水质水量不均衡、波动性大等现场难题,打通了零排放处理的技术路线。经过两个多月的调试,设备运行稳定,主要污染物指标COD、氨氮、总氮(TN)、总磷(TP)等的去除率均达99%以上,水回用率超过92%,达到近零排放的要求。项目实施过程中发表了相关SCI论文7篇,申请发明专利5项。

制药废水属于一类处理工艺复杂、技术难度大的典型难处理工业废水,该示范取得的成果对化工、印染、造纸、电子等其它产业废水的零排放处理具有很好的参考与借鉴价值,应用前景广阔。

示范工程从前期筹备到建成运行历时一年多,期间得到了所里的大力支持,以及海康药业公司的积极配合,保证了工程的顺利实施。

本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水资源高效利用 ”重点专项、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等项目的资助。

图. 项目对接及示范工程现场。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