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岐黄学者分论坛召开,千人在线同步观看!

2021年中国科协“海峡两岸暨港澳中西医结合药理青年学者论坛”青年岐黄学者分论坛于12月12日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召开。共有来自全国中医药相关领域的2000余位专家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参加了此次论坛。青年岐黄学者是推动国家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的中流砥柱。

2021年中国科协“海峡两岸暨港澳中西医结合药理青年学者论坛”青年岐黄学者分论坛于12月12日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召开。本次会议以“科学的方法阐释中医药在防治重大疾病中的作用”为主题,旨在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中医药的重要指示精神,促进中西医结合药理学科发展和海峡两岸暨港澳协同创新,推动青年科学家参与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的创新发展,促进中西医结合、中医药青年人才的学术交流和交叉融合。共有来自全国中医药相关领域的2000余位专家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参加了此次论坛。

青年岐黄学者是推动国家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的中流砥柱。论坛现场,众多青年岐黄学者共聚一堂,分享学科理论、实践经验。会议开幕式由论坛共同主席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高建主任主持,上海市中医药管理局聂爱国副处长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指出当前中医药发展正处于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阶段,青年岐黄学者作为国家中医药青年领军人物,应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四个面向”,用现代科学解读好中医药原理、讲好中医药故事。未来中医药管理部门也将会提供更多让青年岐黄学者崭露头角的机会,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

图为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高建主任

图为上海市中医药管理局聂爱国处长

本次青年岐黄学者分论坛上半场由北京大学药学院叶敏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吕海涛教授共同主持,并邀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微创治疗中心主任医师王鹏、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曹鹏院长、上海中医药大学杨莉教授以及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院张俊华院长等多位专家,聚焦中医药的热点与难点,给大家带来了精彩的学术报告。针对源于中药的活性物质对于疾病靶标有效调控的机制问题展开讨论,并强调了当前中医药发展的研究热点。

北京大学药学院叶敏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吕海涛教授主持大会报告上半场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鹏作了“Ras突变肿瘤干预靶标与天然药物筛选”的报告

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曹鹏院长作了“囊泡:中药鲜药新发现的药效物质”的报告

上海中医药大学杨莉教授作了“胆汁酸代谢与中药调控”的报告

天津中医药大学张俊华研究员作了“巡证中医药与核心指标集”的报告

青年岐黄学者分论坛下半场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刘慧荣教授和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田贵华教授主持,邀请了北京中医药大学郭淑贞教授,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院长肖炜,澳门科技大学梁丽娴副教授,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钟丽丹教授,围绕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与创新、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以及诊疗技术开发与应用等方面作了精彩报告,旨在传承精华,守正创新。

上海中医药大学刘慧荣教授和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田贵华教授主持大会报告下半场

北京中医药大学郭淑贞教授作了“四妙勇安汤治疗糖尿病心肌病的作用机制研究”的报告

南方医科大学肖炜教授作了“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的自信,自觉与自强”的报告

澳门科技大学梁丽娴副教授作了“The role of gut microbiota for response prediction and efficacy improvement of anti-PD1/PDL1”的报告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钟丽丹教授作了“香港中西医协作诊疗方案及体系的探索”的报告

上海中医药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葛广波教授作会议总结

最后,分论坛共同主席上海中医药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葛广波教授对此次论坛作了简要总结,对8位报告人及4位主持人的精彩报告和专业点评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会议主办单位(大连医科大学)和承办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和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以及相关协办单位和组织表示感谢。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平台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文章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请与我方联系,我方将在核实情况后对相关内容做删除或保留处理!联系邮箱: yzhao@koushare.com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