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Bio-X研究院万春玲课题组在精神分裂症口腔代谢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上海交通大学Bio-X研究院博士毕业生崔高平与青颖助理研究员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万春玲研究员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王继军主任为该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Proteome Research》以封面论文形式发表了万春玲研究员团队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口腔代谢组学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Salivary Metabolomics Reveals that Metabolic Alterations Precede the Onset of Schizophrenia”。这是万春玲研究员团队今年继在npj Schizophrenia杂志发表有关精神分裂症与前驱期患者口腔菌群结构与功能失调的研究成果之后,在精神分裂症口腔研究领域取得的又一新的研究进展。上海交通大学Bio-X研究院博士毕业生崔高平与青颖助理研究员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万春玲研究员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王继军主任为该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图1 Journal of Proteome Research杂志封面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但治愈率低的复杂精神疾病,在首次发病前常出现一段时间的亚临床症状,被称为前驱期。该病病因与发病机制不明,临床缺乏客观有效的生物标志物。口腔作为人体健康的第一道防线,被发现与精神疾病相关。该论文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对首发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前驱期患者和健康对照三大队列的唾液样本进行了代谢组学全扫描,发现在前驱期阶段芳香族氨基酸代谢、谷氨酰胺和核苷酸代谢以及三羧酸循环等代谢通路发生紊乱,并且随疾病发生代谢紊乱愈加剧烈。唾液代谢物不仅可以部分反映疾病不同阶段的严重程度,还与外周炎症反应、氧化压力和脑损伤指标密切相关。差异代谢物与差异细菌联合建模可以作为精神分裂症和前驱期的候选辅助诊断标志物。

图2 精神分裂症及前驱期患者唾液中的紊乱代谢通路

该研究首次揭示了口腔代谢的紊乱发生在精神分裂症发病之前,并且随疾病发展而加剧,突出了口腔-大脑连接在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中的重要性。口腔代谢紊乱可能源自该生境中失调的菌群,通过直接或间接途径经由炎症反应和氧化还原系统参与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技重大专项、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交通大学医工交叉研究基金和上海交通大学新进青年教师启动计划等多项资助。

图3 精神分裂症口腔-外周-大脑连接模式图

论文链接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jproteome.1c00504。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