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物理所,|,EP,空气质量改善过程中区域传输贡献量的观测估算方法

2013年以来,我国加大了对空气质量的治理力度。2017年京津冀地区PM2.5年均浓度下降了近40%。空气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国家十四五规划中,对空气质量治理工作提出了进一步明确的目标,将“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纳入计划指标。如何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成为十四五的重点和难点。

2013年以来,我国加大了对空气质量的治理力度。自《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大气十条”)实施以来,各级各地政府在能源消耗总量控制、产业结构优化、技术改造等方面开展行动,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改善空气质量。2017年京津冀地区PM2.5年均浓度下降了近40%。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由2013年的89微克/立方米下降至58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国家十四五规划中,对空气质量治理工作提出了进一步明确的目标,将“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纳入计划指标。如何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成为十四五的重点和难点。

区域传输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大气污染模拟不确定性主要的来源之一。在实际观测中,由于缺少直接的测量手段来获取区域传输的贡献量,无法为数值模型计算的区域来源解析结果提供可靠的验证指标。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葛宝珠副研究员及其合作者基于观测数据建立了简单但有效的概念模型(见图1),巧妙的利用了城市和远郊观测站的浓度差异获得了本地源和区域传输对空气污染浓度的相对贡献量。

图1. 区分北京本地排放和区域传输贡献量的概念图及2013年结果

基于以上方法综合评估了2013-2017年“大气十条”实施以来北京的空气质量变化中区域传输和本地源的相对贡献比例(见图2),发现本地源贡献显著减少。同时结合源减排对空气质量改善的效率(简称:源减排效率)指数发现在石家庄(主要污染源排放地区)的源减排效率显著高于北京地区(受体区)。进一步证实了在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改善的大背景下,区域传输贡献减缓了北京市的污染源减排对空气质量改善的效果。这一发现表明在今后空气质量改善工作中,区域协同的联防联治工作的重要性。

图2. 2013-2017年区域传输贡献越来越大

相关文章:

1、Ge, B., Wang, Z*., Lin, W., Xu, X., Li, J., Ji, D., Ma, Z., 2018. Air pollution over the North China Plain and its implication of regional transport: A new sight from the observed evidence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34, 29-38, https://doi.org/10.1016/j.envpol.2017.10.084

2、Tan, Q., Ge, B.*, Xu, X., Gan, L., Yang, W., Chen, X., Pan, X., Wang, W., Li, J., and Wang, Z., 2022: Increasing impacts of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s of regional transport on air pollution in Beijing: Observational evidence, Environ Pollut, 292, 118407, https://doi.org/10.1016/j.envpol.2021.118407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