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松灵院士团队《eLife》发表应用无机硝酸盐预防唾液腺放射损伤的全新防治模式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冯晓宇副主任医师和急诊综合科吴志芳主治医师为文章共同第一作者,王松灵院士为通讯作者。放疗是鼻咽癌等头颈部恶性肿瘤常用的治疗方式。

2021年9月28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基础医学院王松灵院士团队在《eLife》上发表题为" Dietary nitrate supplementation prevents radiotherapy-induced xerostomia"的研究成果(https://elifesciences.org/articles/70710)。该研究发现,通过口服无机硝酸盐能够有效预防唾液腺放射损伤,避免出现放射性口干,对维护口腔健康和提高头颈部肿瘤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应用无机硝酸盐预防唾液腺放射损伤是一种全新的防治模式,目前该项研究已经研发了基于无机硝酸盐新药-耐瑞特尔,并申请专利,正在积极推进临床研究,力争早日应用于临床,解决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放疗术后出现口干等问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冯晓宇副主任医师和急诊综合科吴志芳主治医师为文章共同第一作者,王松灵院士为通讯作者。

放疗是鼻咽癌等头颈部恶性肿瘤常用的治疗方式。唾液腺常被包含在肿瘤的放疗野内,受到照射损伤后出现放射性口干,放射性口干是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放疗后常见的并发症,可导致猖獗龋、黏膜炎等,严重影响口腔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没有有效的方法防治放射性口干。

王松灵院士团队早在1998年发现小型猪腮腺组织结构和人类类似,此后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小型猪腮腺放射损伤动物模型模拟临床,并在此模型上进行了一系列唾液腺放射损伤的相关研究。在2003年,王松灵院士团队在《Journal of Dental Research》上发表的论文揭示食物和水中的硝酸盐进入循环系统后,可被唾液腺主动吸收摄取并主动分泌到唾液中,使唾液中的硝酸盐含量是血液中的5-10倍。2012年,该团队在《PNAS》上发表论文报道首次发现sialin是人细胞膜硝酸盐转运通道,经该通道转运的硝酸盐在细胞内可转化为一氧化氮,发挥重要的生理功能。sialin在唾液腺上表达水平最高,大脑、肝,肾等人体重要器官都高表达。随后在小型猪腮腺放射损伤模型上研究发现口服无机硝酸盐能够有效预防唾液腺放射损伤,保护唾液腺正常的组织结构和唾液分泌功能;口服硝酸盐后,硝酸盐转运通道sialin表达水平显著增加,硝酸盐和sialin相互作用,组成硝酸盐-sialin反馈环路(nitrate-sialin feedback loop)激活EGFR-AKT-MAPK信号通路来促进唾液腺腺泡细胞增殖,减少凋亡。

无机硝酸盐是一种普遍存在于水和食物中的物质,2011年WHO已经发文证实硝酸盐没有致癌性。硝酸盐口服给药没有发现毒副作用,没有耐药性和免疫原性,用药安全、简便。王松灵院士团队关于唾液腺和硝酸盐的研究历经二十余载,发现硝酸盐能够有效预防唾液腺放射损伤,该研究是本课题组寻找唾液腺放射损伤防治方法研究路上的重要的代表性力作,研究成果正在转化应用于临床,有望成为放射性口干的全新治疗模式。

本项目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030031, 91649124)及北京学者项目(PXM2018_014226_000021)等资助。

王松灵,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教授、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中华口腔医学会副会长,北京医学会副会长,口腔健康北京实验室主任。Oral Diseases及JOR副主编,《医学教育管理》主编、《今日口腔》主编。研究方向为唾液腺与牙再生研究,发现人细胞膜硝酸盐转运通道及硝酸盐对人体的重要保护作用,进而研发基于硝酸盐的耐瑞特尔新药;揭示牙发育新机制,研发牙髓干细胞新药,成功实现生物性牙齿再生。发表论文249篇,其中以主要作者发表英文论文167篇。 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获威廉盖茨(William J. Gies)奖、吴阶平医药创新奖、中源协和生命医学奖-成就奖、何梁何利科学技术奖;英国皇家外科学院(爱丁堡)Fellowship ad hominem。

以上内容来源于【首都医科大学】官网: http://news.ccmu.edu.cn/syyw_12977/111694.htm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平台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文章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请与我方联系,我方将在核实情况后对相关内容做删除或保留处理!联系邮箱: yzhao@koushare.com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