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所在强非线性条件下的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损伤识别研究中取得进展

蒸汽发生器是核电站一回路系统主要设备之一,是反应堆安全运行的关键。因此,对服役中的传热管束进行实时监测并准确识别传热管的损伤特征,对于结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中科院力学所团队针对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束的损伤识别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结构时域响应的无基线损伤识别方法。

蒸汽发生器是核电站一回路系统主要设备之一,是反应堆安全运行的关键。当两相流流速过大时,传热管束会发生“流弹失稳”现象,与防振条等支承结构发生剧烈的碰撞摩擦,导致传热管与支承结构的微动磨损和疲劳破坏,是核能工程的重大安全隐患。因此,对服役中的传热管束进行实时监测并准确识别传热管的损伤特征,对于结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传热管服役中面临复杂的流场与强非线性支承,导致其振动响应特征异常复杂,在不同流速下可能出现跳跃、分叉、混沌等,使得结构健康时的响应特征不再存在参考价值(如图1所示),进而导致其损伤识别更加困难。

中科院力学所团队针对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束的损伤识别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结构时域响应的无基线损伤识别方法。通过开展不同流速、支承条件下传热管振动响应特征研究,提出基于传热管位移与速度响应的损伤识别方法。该方法可以在没有结构完好信息条件下,准确识别传热管中不同位置(图2)与不同程度(图3)的损伤;在流速较低时,还可以准确识别结构损伤程度。在该研究中,还进一步讨论了非线性支承位置、测点数目等因素对损伤特征识别效果的影响。

该工作近期发表在Mechanical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上(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888327021006580?dgcid),论文第一作者为中科院力学所路玲玲副研究员,合作者为力学所宋宏伟研究员、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赖姜副研究员、孙磊研究员。该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No. 11972033)和中科院先导A项目(No. XDA22000000)的资助。

图1同一测点损伤前后位移与速度响应

图2损伤位置识别结果

图3损伤程度识别结果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平台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文章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请与我方联系,我方将在核实情况后对相关内容做删除或保留处理!联系邮箱: yzhao@koushare.com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