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大陈敏教授在Carbohydrate,Polymers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硕士研究生李昆为第一作者,陈敏教授为论文唯一通讯作者,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为第一作者单位和通讯作者单位。利用细菌表面多糖来研发疫苗已经屡见不鲜,通过检测细菌表面多糖对致病菌进行分析也被广泛应用。陈敏教授围绕碳水化合物异源表达及应用已经开展系统的工作,取得系列研究进展。

近日,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院)陈敏教授在聚糖结构功能关系相关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Identification microbial glycans substructure associate with disease and species.”为题,在线发表于Carbohydrate Polymers(一区top期刊,IF=9.38)。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硕士研究生李昆为第一作者,陈敏教授为论文唯一通讯作者,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为第一作者单位和通讯作者单位。

微生物表面多糖介导许多重要的生物过程,如宿主-微生物相互作用等。利用细菌表面多糖来研发疫苗已经屡见不鲜, 通过检测细菌表面多糖对致病菌进行分析也被广泛应用。但是由于微生物多糖结构高度的复杂性和可变性,对其进行系统研究,找出细菌表面多糖共有糖结构,从而理解多糖生物学功能,使其应用于广谱疫苗研发或生物医疗仍旧比较困难。

基于对 CSDB 数据库(Carbohydrate Structure Database)中超过19,000个复杂微生物聚糖进行全面采样分析,根据设定的规则生成聚糖亚结构。结果表明大量的微生物之间共享着许多共同聚糖亚结构,并且发现有954个亚结构在数据库重复出现超过25次以上。分析发现这些聚糖亚结构不仅与物种相关,而且与微生物的致病性密切相关,例如呼吸道感染、伤口感染、食物中毒、免疫逃逸、黏膜吸附等。该论文不仅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可以通过较少计算来发现大量聚糖结构隐藏的信息和生物学功能, 同时分析结果还可用于高通量检测病原菌或制备广谱疫苗。

陈敏教授围绕碳水化合物异源表达及应用已经开展系统的工作,取得系列研究进展。近些年在Science Bulletin、Carbohydrate Polymers、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等杂志获得连续发表多篇文章。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泰山产业领军人才项目的资助。相关研究还得到了王禄山教授和孔蕴副教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与黏膜吸附相关的聚糖亚结构

全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carbpol.2021.118595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平台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文章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请与我方联系,我方将在核实情况后对相关内容做删除或保留处理!联系邮箱: yzhao@koushare.com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