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倪培教授团队和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联合出版栖霞山铅锌矿专著

金属成矿机制与成矿理论一直是实验室重要的发展方向。在南京大学地质学科百年华诞之际,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倪培教授团队和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联合出版栖霞山铅锌矿的专著,为南大地质学科的百年华诞献礼。

金属成矿机制与成矿理论一直是实验室重要的发展方向。实验室成员以矿床地质、成矿物源、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等精细研究为特色,重点研究我国急需和优势矿产资源的成矿机制和成矿规律,建立金属矿床成矿模式,为资源勘查提供理论依据。

南京栖霞山铅锌矿从发现到生产已有七十余年历史,它是华东地区迄今规模最大之铅锌矿床。栖霞山富含铅、锌、银等矿藏,其中铅锌金属超过200万吨,是华东地区最大的铅锌矿。从2007年开始进行接替资源勘查工作以来,在栖霞山深部取得了较大的找矿成果。为了加强成果交流,深入完整的认识矿床成因,研究部署下一步找矿工作,有必要结合最新勘查资料,开展深入的科学研究,细致完整地认识栖霞山铅锌矿的控矿要素和成因机制。

在南京大学地质学科百年华诞之际,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倪培教授团队和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联合出版栖霞山铅锌矿的专著,为南大地质学科的百年华诞献礼。德高望重的王德滋院士为本专著作序。本专著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1212011220678)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600200)的研究成果。

本专著详细梳理了栖霞山铅锌矿的区域地质背景、围岩蚀变、矿体特征、矿化分带、矿石组构、矿化期次,在此基础上,开展了详细的硫化物原位微量元素和硫同位素、磁铁矿原位微量元素、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显微激光拉曼分析、成矿流体C-H-O同位素以及成矿物质的S-Pb-Zn同位素分析研究。特别需要指出的,倪培教授领导的南京大学地质流体研究所2018年国内首先成立了具有国际水准的单个流体包裹体成分分析实验室,在本次研究中对栖霞山铅锌矿的流体包裹体开展了相关的成分分析,大大增强了本书的前沿性。

中国东南部是我国重要的铅锌矿产区,其中层状、似层状矿化是其主要的铅锌矿化形式。本次研究提出,栖霞山铅锌矿的层状黄铁矿和菱锰矿是石炭系地层的产物,似层状铅锌铜矿体是燕山期岩浆热液成因的新认识,不仅帮助读者深入认识栖霞山铅锌矿的成因,更是为华南层状、似层状铅锌矿的成因认识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地质与地球化学综合要素分析表明,栖霞山矿区深部仍然具有很大的找矿潜力。

栖霞山专著封面

2021年,王德滋院士为本书做序,倪培(右)与王德滋院士合影留念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平台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文章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请与我方联系,我方将在核实情况后对相关内容做删除或保留处理!联系邮箱: yzhao@koushare.com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